我的老师观后感怎么写
《我的老师》观后感
近日,我观看了“善美石家庄”系列微电影。让我感受颇深的就数《我的老师》了,看完这则短片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从主人公——何彦丽的身上,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何彦丽老师是元氏县南佐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 一年3万多公里,这是何彦丽来往于北京和南佐的路程.一边是双目失明,渴望母爱的大儿子,一边是离不开的学生,无奈,何彦丽只能选择“在路上”。何彦丽老师为了自己双目失明的孩子以及班里的学生,不仅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她也放弃了在繁华都市生活的机会。她就是为了孩子们不辞辛苦的奔波于北京与元氏县之间,她走过的路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字。
然而她每次回想起这些岁月,想到自己没有因为耽误孩子们的一节课而感到欣慰,但又总觉得对于自己的亲人有亏欠。但是想到自己的这些努力没有白费,何彦丽老师的嘴边还是会露出一丝微笑。
这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执着上,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里,一切都以工作为中心,对学生始终做到不放弃不抛弃;这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心上,她对学生倾注了她全部的爱;这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生活的知足上,她工资收入不高,但她从不抱怨。通过观看这则短片,我认为何彦丽老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不仅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今后工作道路上的前进动力。
我们的老师电影观后感作文
。片名是《机器人总动员——瓦力》。电影还没开始,我们只是看预告片《大雄兔》。 开始了,片中的主角是一个垃圾清理机器人——瓦力。他在一次偶然机会,在“大卖家”公司的“公里号”宇宙飞船的救生艇在地球上降落的时候认识了“伊芙”——一个探测机器人,她是来自500年后的被污染的地球,寻找一株绿色植物。瓦力的唯一的朋友——一直蟋蟀见到伊芙之后,跳到他身上搔她的胳肢窝,逗得伊芙哈哈大笑,瓦力就想趁这个时候跟她说话。可伊芙的远红外线发现了他,伊芙迅速转过身来,把手变成火箭炮朝瓦力边上的建筑进行轰炸,瓦力就暴露在伊芙眼前了,瓦力开始是缩着脖子不敢出来,把手脚都缩了起来,只留双眼睛在外面打量伊芙,伊芙用紫外线看了一下瓦力,确认瓦力对自己没有用处,就走了。当伊芙发现瓦力身上有绿色植物,就和他玩了起来。过了几天伊芙便开始休眠了,当救生艇再次降落到地球时,瓦力冒着生命危险登了上去,到了宇宙公理号的所在地,他大吃一惊,自己身上的泥土竟成了外来污染物。当
破门观后感四百字?
足球运动,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但对于有的人来说则代表着一种精神力量。在电影《破门》中,故事中的孩子们便是以足球为精神象征,因为足球代表着梦想、友情与团结。这部影片用平实的语言,以一位老师到山区教学为主线,将镜头深入到了山区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讲述了关于“同一个足球,同一个梦想”的温暖故事。哪怕这里地处偏远,没有好的足球,没有好的球场,孩子们甚至都没有参加比赛的队服,但重要的是:他们那无比纯净的内心无疑会感染每位观众,会让人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故事是从一位下乡到山区的数学老师喜哥讲起。他本可以去更好的学校,教更好的学科,但他却来到了贫穷的新明小学,决心教看起来并不重要的体育课,这让校长很不理解。不过随着他的到来,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彻底释放,他们还组建了足球队,每个人都有了如上校、坦克、机关枪这样的“花名”,并逐渐展现了自身鲜明的性格。显然,这位喜哥的教育方式成功了。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喜哥让这些孩子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难得地拥有了独立性格,找到了快乐的源泉。这样的情节,也是为人父母的我们,以及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部关注儿童成长的电影,要塑造出性格鲜明又立体鲜活的儿童形象并不简单,毕竟这些孩子不是专业演员,缺少对于人物的掌控与塑造力。但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影片中的每个孩子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巾帼不让须眉的桑果、意志顽强勇敢的小钢炮、思路清晰的队长上校……这些孩子用最真实的状态,最自然的方式,将一个个处在山区的小学生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无论是台词,还是表情,亦或内心情感
的传达,都做到了浑然天成,让人看起来他们仿佛就是自己上小学时的同学,非常地引人共鸣。
从故事上来说,这又是一个关于成长与励志,梦想与感恩的故事。虽然我们从小就在学《思想品德》课,在听老师和父母讲着各种道理,但那时却从没有机会去实践,而足球就成为了这些孩子实践的方式。在足球场上,他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信任、学会了大气与尊重。哪怕初次出征比赛就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却意外地得到了校长颁发的奖状,自此这群孩子开始实现了自我蜕变。重要的是,足球还带动了他们的学习,因为喜哥规定要参加比赛文化课成绩必须过关,这从侧面又激励了他们在学业上的进步与成长,不得不说喜哥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师。
这部电影的将于5月11日上映,这是特殊的一天。要知道在10年前的第二天,正是5.12大地震的时间点。所以,这部《破门》不仅是一部关注孩子成长的影片,它更是一部致敬生命的作品。在影片中,当地震来袭,上校、坦克的父亲,喜哥的儿子均不幸遇难,而小刚炮为了先让桑果得救,为了拿上废墟中的足球导致了他在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在这种天灾下,这里的人得到了解放军与志愿者们的救助,这里的孩子们接受了一种生命的洗礼,又一次实现了自我成长。这种成长,使他们的内心深深地扎在了这片热土,并决定将一生奉献在这里。
这里的人,喜哥、小钢炮、上校等,他们无疑都是值得我们铭记与学习的。据说,这个故事是根据以四川绵阳安州区迎新乡小学足球队为原型改编,所以我们更应该去支持这部电影,还可以带上你的孩子一起去看,让下一代也去感触这段用生命谱写的成长故事。
篇二
四川方言应该是属于带有南方口音的北方语言系,在语言表达方面来看是具有风趣幽默的效果的,同时又容易让全国各个地域的人理解。像此前有过不少经典电影都用了四川方言作为主要的语言,比如《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追凶者也》等,也有不少明星还会为了出演影视作品专门去学习四川话。
5月11日将要上映的电影《破门》,就是相比前面提到的影视作品中呈现了更多的四川方言,男女老少,尤其是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都说得一口地道四川话。虽然《破门》不是喜剧电影,但是因为讲述的是四川地区的故事,并且所有演员一律都用四川话来对话和表达,这种神奇的语言体系本身就自带一些幽默并且轻松的效应。
与此相对应的是,《破门》本身讲述的故事,是以四川绵阳安州区新乡小学足球队为原型的真实故事,主要讲山区小学一支足球队的学生们通过足球训练,获得了毅力、勇气和坚持,最后改变了人生的故事,整体是一个非常励志又暖心的故事。看片中的小孩子们踢球,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不服输的精神,客观因素是源于足球教练循循善诱的引导,其主观因素则是因为这一群孩子,因为生活在山区,从小没有过太好的生活,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刚毅的,无论是学习还是踢球,他们都会给自己设置目标,并且具备势必要达成的信念。
看到片中的孩子们,的确是很欣慰又感动。这与我们当代城市中的孩子们是多么的不同。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城市里的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养尊处优,因为家庭条件优越的缘故,大部份的家长也更容易溺爱孩子,使得很多小孩子从小便生活在象牙塔里,哪怕摔了一下也会让家长心疼不已,就更别提其他的艰难困苦了,更是没经受过了。
对比《破门》中的孩子们,从小没那么娇气,所以也塑造了他们天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连小女孩也敢于冲上球场踢足球,甚至是当一个至关重要的守门员。虽然小女孩相比小男
孩没那么多力气,可她是勇气和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却是超越了大部分人。虽然故事讲述的是踢足球的那些事,但通过这样一件看似简单又平凡的事,很多人可以看到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品质和精神,是会一生都受用的。
也因此非常推荐这部《破门》,推荐给有孩子的家长带上孩子一起看。可以看到励志和温暖,也可以看到踢足球就如做人,不是说孩子们从小非要踢足球,而是说在踢足球这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心里的变化,对自己的挑战,对团队的协作凝聚力,对教练的教诲背后更深层次的思索……其中有太多值得现代的小孩应该学习的品质。
篇三
没有繁复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线索,也不走“狗血式”煽情之路,更无大牌明星演员来参演。但观看《破门》,给人的感觉却是妙趣横生、惊喜连连、期待值不断膨胀的过程。这部足球题材的剧情片看似普通不出奇,却包含着少儿的成长蜕变、励志追梦,以及对社会关怀真诚感恩等诸多内涵,故事则在平白自然朴实的手法中娓娓道来。
虽然故事讲述一支山区小学足球队的学生们如何通过足球改变人生。但第一主角却是一个山村教师。电影开篇就展示了人到中年的喜哥,放弃在中学任教的机会,来到地处偏远、条件简陋的新明小学。他的到来,不仅填补了学校没有体育课的空白,也唤起孩子们踢足球的热情。一个破旧的足球构成观察视角。这个拟人的“我”不时用言语旁白,来表现人物的心境。这种特度的设计安排,让片子具有一种自然活泼的表现形式。
整部电影进展松弛有度。从组建足球校队到选拔队员,从建立河滩球场到魔鬼式训练,从刻苦备战到初次比赛失利,剧情随着校队经历的延展开来。细腻却不单调的生活细节映现着喜哥与孩子们的相处。他那可亲可爱的形象逐渐丰满。其与家人、校长、孩子们交流互动
里,无数的笑料潜藏其中。他因喜欢二战电影用军衔与武器名字来给队员命名,孩子们嬉闹时说话时的童言无忌,很多情节都可逗人开心一笑。
故事中的校队是男女混编而成。影片成功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孩子形象。他们那特殊心理真实,也细致的呈现了出来。他们都在借助足球,来显露对梦想的追逐,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在所有队员中,侧重于表现一男一女两个队员。男生坦克贴着山村留守的标签,家庭温暖缺失到其性格孤僻叛逆不合群。女生桑果极有个人主见,执意参加球队。而喜哥的言传身教,他妻子的呵护备至,让坦克逐步融入集体、桑果逐渐成熟。这在间接地传达着对留守儿童的温暖关怀,以及对孩子个性的保护性培养。
尽管影片没有特别复杂的戏剧性,但却感人至深又情趣盎然,让观众随着片中饱含情感张力的情节,时而唏嘘时而开怀。一场突发的大地震让队员有伤有亡。而人与人之间在灾难的真挚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上校被废墟掩埋时,获救的桑果用唱歌鼓励其生存的意志。遭受丧子之痛的校长与看到学校被毁的校长,在夜晚交谈的段落,看来更是催人泪下。前者决心要教体育的初衷不改,后者在几十年来的教学不悔,都是在向山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致敬。
结尾段落,重组的新明小学校队,终于在比赛时完成了破门,且在踢点球中战胜对手,一众师生走出阴霾获得了新生。而片里“破门”的概念并非是简简单单的进球,而是如何用勇气来战胜自我。综合而言,影片兼具可看性与艺术性,不像普通商业片那样强调剧情的压迫感和故事的反转,却承载着温暖的气质,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足够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求:体育类电影观后感(体育课作业)
跑出一片天
首先,我忍不住要得瑟的是,这部影片的海报真的太俗套、片名也太随意。很显然这部影片我在现场观映之前就将它定义为一部小众电影,也许昙花一现,以后在六一节凑凑热闹上映后就只会出现在CCTV6电影频道里。
虽然期望值很低,但真的没想到,影片还是很有趣,现场不断响起大家的笑声,那是对影片最好的肯定。
影片里那家美味的砂锅店位于磁器口的草厂胡同,定位在胡同里,孩子才能拥有可爱的街坊、认识鼓励自己的大哥、拥有奔跑的天地。不可想象,现在楼房里的孩子,除了游戏机为伴,如何打发自己的业余生活,如何认识周围的街坊领居。
当然,影片也很理想化,会上门道歉的女老师、会给孩子机会的学校主任、会爱上砂锅店老板的舞蹈工作室丽人、会在北京的夜生活里玩夜跑竞技为时尚的运动达人……还有作为精神励志大哥的田亮会在晚上和小天交心聊天,现在的孩子,估计大多不会这样表达自己吧?所有的这些,都是个童话,但作为孩子,他们需要的,也许也是这类童话,励志的童话。很多时候,因为太了解生活的残酷,我们的童心不断丧失,而还好,这部影片真的能让我们找回一些童年的梦想。
那些生活中的小浪漫、小趣味、小幽默,一点都不俗套地在影片中细腻表达。人物性格亦突出,不管是作为配角的铁砂掌街坊大哥,还是疼爱儿子望子成龙的父亲。虽然背着孩子跑去体育场参加比赛的那段有点太刻意煽情,但父子亲情的展现还是让人挺感动。可能中国内地的影片大多都是展现母爱,像突出父爱的影片,这应该是佳作了。影片中父亲的角色太棒了,演技甚至可以和郭富城《父子》中的父亲角色相媲美。
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刻意注意到了,影片摄像用光很赞,甚至胶片味很浓郁,喜欢,比如弱光环境下的室内,很能体现出摄像功底,至少不像很多内地电影中规中矩。画面细腻干净,看完才在豆瓣上知道主要摄像是香港金牌摄影师黄岳泰。
现在的内地电影,好的儿童片确实不多。这部影片有大量的明星助阵,虽然基本上就是露一小脸,但确实给电影增色不少,有的明星一出现就让得观众忍俊不止。
虽然有观众说不要以个人好恶去评价某些演员的出现,我还是不得不得瑟,杨幂作为在演员表上出现的重点角色,只出现了一两次,但她那表情和声音的模式真的可以丢到她出现的任何一部电影里,总是这种状态和模式。看电影就是很个人的行为,我不能掩饰我的个人评价倾向。
记得小时候,看过相当一部分优秀的儿童电影或者准儿童电影,比如《泉水叮当》,而现在能走进记忆的并不多。好吧,还是推荐没看过的朋友去支持一下。
最后希望国产电影多重视海报设计还有片名的构思。酒好还怕巷子深啊。
点点星光电影观后感作文?
点点星光电影观后感
这一部电影讲述了围绕七星小学跳绳队展开:双胞胎兄弟江海、江河为谁进入跳绳队争斗,父母在深圳打工,他们只能留在村庄里与爷爷一起生活。随着爷爷身体每况愈下,直至逝世,生活逐渐无人照料,最后一双合脚的鞋子也被毁坏。抱着寻找一双免费新鞋的想法,双胞胎兄弟来到了跳绳队。在队里,遇到了不少与他们境遇相似的朋友。跳绳队队长方小琴热爱跳绳事业,刻苦训练,成绩突出,但家里重男轻女,希望她早日辍学打工;任宇翔是一个体育天才,因为家中贫苦,父亲是个酒鬼,因此他的母亲离开家乡,远去上海,任宇翔在父亲打骂他时询问母亲的去了哪里,父亲没有回答去向,而是回答“妈妈会坐着大飞机回来的”因此,他每天在田埂上听见飞机的轰鸣声总会抬起头看向进近中的大飞机并朝着飞机方向大喊,相信飞机上的人可以看到自己,期望早点见到千里之外的妈妈。跳绳是他们选择的事业,也是他们面对生活困境的武器。
起初这个武器并没有很强的战斗力,甚至是无奈之举。校园面积狭小,地面上很是泥泞,支教的丰老师没几天就提出辞职。加上校园经费不充足,只能选择投入相对较小,对场地要求不高的跳绳。后来,学校申请到了经费,校长也下了最后通牒:出不来成绩,跳绳队要改成篮球队。本不长于跳绳的杜老师面临夹击,不得不日日夜夜研究跳绳技巧,带孩子们“跳”出好成绩,丰老师也因为跳绳队的追求与梦想留了下来。跳绳时弯腰,改短绳长,将绳子换成钢丝……杜老师针对每一个队员定制训练方案,慢慢摸索出跳得快的奥秘。最终在迪拜的世界跳绳比赛中拿到了冠军。可惜比赛当天,好不容易争取到比赛机会的江海在雨地摔倒,胳膊脱臼不能跳起绳,弟弟江河决定替代他上场。虽然在比赛中取得了男子30秒跳绳比赛中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但被发现后,杜老师还是带着江河取消了该项比赛的成绩。到了最后一局,跳绳队直面蝉联多届的跳绳冠军。老师不停地按动计时器,绳子飞速划过捕捉不到踪迹,任宇翔近似疯狂地激发自己的潜能并跳动着,以238次的成绩为队伍赢得了比赛。
“当你跳得足够快的时候,就能听见绳子对你讲话。”杜老师对孩子们说。这也成了孩子们持续训练的动力,后来他们如愿听到了绳子“说话”,就像一声为梦想拼搏的回音。
为了带孩子走出乡村,去看更大的世界,杜老师还四处筹钱为孩子们争取前往世界跳绳比赛的机会。终于争取到了,他却迫于家庭的压力,乘船回家看望许久未见的妻子儿女。
影片最后,孩子们前往迪拜参加比赛前那一刻,集体跳下车到码头以跳绳的方式为杜老师送行,而杜老师也得知了孩子们在迪拜获得冠军的好消息。方小琴家人不再要求她退学,任宇翔的妈妈也赶回家团聚,使任宇翔的盼望的到实现……那一刻,他们似乎真的以一根绳改变了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