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导游词(人民广场、上海大剧院、齐爱广场、音乐喷泉)
被誉为“城市绿肺”的人民广场位于市中心,是一个融行政、文化、交通、商业为一体的园林式广场。广场北侧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北侧为上海大剧院,东北侧为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南侧为上海博物馆,人民大道穿越其中。广场两侧各设17米宽的绿化带,绿化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人民广场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过去作为全市人民游行集会的场所,可容纳120多万人。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改造人民广场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从1988年5月地铁站开工以来,经过六年多的建设,于国庆45周年前夕向上海人民展露新姿。改造后的人民广场已成为融文化、绿化、美化为一体跨世纪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 现在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在解放前却是远近闻名的跑马厅。1861年,当时跑马总会的董事,英国人霍格勾结英国驻沪领事向上海道台提出,要求划出一圈土地作为跑马的跑道。在当时清朝地方官吏的默许下,他策马扬鞭,从现在的第一百货商店门口起,向西转南兜了个大圈子,然后按马蹄的痕迹圈起来,用低价强征马道圈内农田466亩,迫使三万多户农民离开家园,建成了号称“远东第一”的“上海跑马厅”。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被当作日本侵略军的兵营,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为美国军队的俱乐部。解放初人民政府收回跑马厅,逐步改建成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人民大道等。当时的跑马厅大楼改成了现在的图书馆,看台改建为体育馆,昔日的赌窟变成了上海人民文化和娱乐的场所。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彻底改造人民广场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分别为主体建筑、市政配套和绿化建设。主体建筑现为八个,处于北面中轴线位置上的是市政大厦,处于原体育宫看台位置的是上海大剧院,市政大厦东边的是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人民广场东北侧,是地铁人民广场车站。人民大道南侧,依次是三个大型地下建筑,东南是带式地下商城,往南是亚洲最大城市型地下变电站,西南是上海最大的地下停车库。处于人民广场中轴线南面的是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的市政配套设施,首先保留整修了长600米、宽32米的花岗石路面,使上海市民心中的人民大道风貌依然。在大道两侧,辟出了5.5米宽的绿化隔离岛和6.5米的非机动车道,并铺上彩色的人行道。武胜路上为原来的八个公交线路建造了起迄站点,勾勒出一个弧线型的“月亮岛”。人民广场大规模的绿化建设,使它与12万平方米的人民公园连为一体,成为上海市中心的两叶“绿肺”,大大改善了市中心的环境。改造后的人民广场,记载了上海历史新的一页,成为具有上海新形象、新风貌的城市景观。 人民广场的主要建筑除了市政大厦外,还有上海博物馆、绿化工程,以及上海大剧院。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中国“天圆地方”的寓意。它既有中国传统建筑之基座、台阶的形意,有园林绿化的东方格调,体现了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从远处眺望博物馆,圆形屋顶加上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犹如一尊中国古代青铜器;若从高处俯视博物馆,则屋顶平面犹如一面巨大的汉代规矩镜的图案。到了晚上,中间圆顶13米跨度的玻璃采光球,在泛光灯照用下,更似一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博物馆有四座高耸的艺术雕刻拱门,记录文字和历史演变的进程;右面门前两侧8只狮子和天禄的艺术石雕,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无比璀璨。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为3,800平方米,地下2层,地面5层,建筑高度为29.5米,总投资为4亿3千万元。博物馆内部按功能分6个区。一至四层为青铜器、陶瓷、书法、绘画、雕塑、玉器、钱币、少数民族、工艺等12个专馆和2个临时展厅,比老馆陈列面积增加2倍多。上海博物馆的设备设计均符合防震、防雷、防火、防盗、防虫、防潮、防干、防光、防尘、防污染的“十防”要求。目前上海博物馆共藏12万件珍品,还有中外文专业书籍20万册,在国内有文物“半壁江山”之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屹立于广场正中,它提高了上海城市的文化品位。它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繁荣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人民广场新培植绿化总面积8万平方米,绿化的布局以中心广场喷水池为圆心,逐渐向外展开。中心广场位于人民大道南侧,博物馆北侧,面积3,844平方米,广场的中央是320平方米的圆型喷水池,为三层9级下沉式。这是国内首创的大型音乐旱喷泉,红、黄、蓝三色玻璃台阶组成彩色光环,创造出美丽壮观,富有吸引力的新景观。喷水池中央凸现上海的版图,喷水池四周是4座紫铜花坛,用花岗石制成的44只石鼓灯,“蹲”在中心广场上。在四个入口台阶上,创设6组富有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浮雕,分别为“申”、“沪”古篆体,“纺织始祖黄道婆”、“科技先辈徐光启”、“友谊”、“和平”等,线条生动优美,图案古朴雅致,反映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及上海人民的美好心愿。中心广场的东西两侧有2个小广场,东面为旭日廊,形成旭日广场;西面为明月廊,形成明月广场。绿化带主要种植香樟、雪松、日玉兰及其他常绿灌木,总量达40万株,在人民广场外围拉起了长青的“手”。13公顷面积的广场,仅绿化就占了8公顷,使广场成为上海最大的园林广场。每天清晨,广大市民纷纷来到人民广场绿化地带练功、舞剑、打太极拳。中心广场喷水池更成为上海最大的免费舞池,常有数十对舞伴在此翩翩起舞。在广场的西南侧建有一座蓝白相间、美丽典雅的鸽舍,1995年10月1日,3000羽和平鸽散放于人民广场与游客见面,为广场增添了和平安详气息。 在上海建造大剧院是上海人民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迫切心愿。上海大剧院位于人民广场西北侧,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设有2000个座位。总投资为3.5亿元。上海大剧院由法国建筑界久负盛名的建筑大师设计,他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材料、灯光,以全新的构思向上海人民交出令人赞赏的设计方案。大剧院结构为简洁流畅的几何形造型,皇冠般的白色弧形屋顶弯翘向天际。上面有古典的户外剧场和空中花园,形似聚宝盆,象征着上海吸纳世界文化艺术的博大胸怀。晶莹、透明的大剧场在平台、花园、喷泉、水池的簇拥下,成为人民广场又一大文化景观。
十四五期间,全国再添千余体育公园,哪些地方有望建设?
十四五期间将在长沙、湘潭、九江、景德镇、南昌、鹰潭等城市进扩建与新建千余个体育公园,以满足居民对健身场所的需求。
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
近日,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体育公园成为全民健身的全新载体、绿地系统的有机部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意见指出,便民利民,公平可及。以公益性为导向,以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公园为重点,以近距离服务全龄人口为目标,因地制宜,统筹城乡,按照本地区群众运动习惯布局多元健身设施,提高智慧化水平,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体育公园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把建设体育公园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确保人们既能尽享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自然的生态之美,促进全民健身回归自然。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指挥棒”和“药引子”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资金渠道,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性。探索灵活多样的体育公园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建设效率和运营活力。
意见指出,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5%,确保不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推进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
体育公园要与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不设固定顶棚、看台,不得以建设体育场馆替代体育公园,不得以体育公园的名义建设特色小镇、变相开发房地产项目,避免体育公园场馆化、房地产化、过度商业化。不鼓励将体育综合体命名为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内既要有满足中老年人群需求的健身步道、健身广场,也要有满足青少年需求的足球、篮球、排球等常规球类场地设施和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设施。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临时性、装配式的冰雪、游泳设施。包含水域的体育公园可以因地制宜建设供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运动使用的小型船艇码头。鼓励配套建设智能化的淋浴、更衣、储物等服务设施,提高群众健身便利性。
把体育公园作为新建城区健身设施的优先形态,新建城区、郊区新城要做好体育公园的空间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辐射面大、设施完善、功能健全的体育公园,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另外,在城中村、老旧城区等区域,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引入市场化机制,合理盘活利用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的土地,改扩建体育公园。
鼓励第三方企业化运营。对于政府投资新建的体育公园,鼓励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向公众免费开放。各地可探索将现有的体育公园转交给第三方运营,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鼓励体育企业依法对体育公园中的足球、篮球、网球、排球、乒乓球、轮滑、冰雪等场地设施进行微利经营。
上海人民广场面积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是上海最大的公共广场,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
租界时代它与毗邻的人民公园曾是一个赛马赌博的场所。号称远东第一的“上海跑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跑马厅”的北半部经改建成为目前的人民公园,南半部则改建成人民广场。
从90年代初起,上海市对人民广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改造。新的市政府大厦位于广场北侧,上海博物馆新馆在广场南侧;上海的又一标志性建筑——上海大剧院位于广场西北,毗邻市府大厦;东北侧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广场的地下是上海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车站,与人民广场地铁站相连的是两座现代化的商场——香港名店街和迪美地下商场。
一条东西向、长600米、宽32米用花岗石铺成的人民大道横贯于市府大厦前。大道南侧的地下有三个大型的地下建筑:与地铁人民广场车站直接衔接的地下多功能商城;亚洲最大的城市型地下变电站;上海最大的面积达两万余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
整修后的广场铺上了绿茵茵的草地,栽种了众多的树木,大大小小的花坛里鲜花盛开。在一片绿色海洋里,点缀着喷泉、雕塑小品、艺术灯柱和石椅石凳。今天的人民广场是上海市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90年代上海都市新景观之一。
人民广场新培植绿化总面积8万平方米,绿化的布局以中心广场喷水池为圆心,逐渐向外展开。中心广场位于人民大道南侧,博物馆北侧,面积3844平方米,广场的中央是320平方米的圆型喷水池,为三层9级下沉式。这是国内首创的大型音乐喷泉,红、黄、蓝三色玻璃台阶组成彩色光环,创造出美丽壮观,富有吸引力的新景观。喷水池中央凸现上海的版图,喷水池四周是4座紫铜花坛。在四个入口台阶上,创设6组富有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浮雕,线条生动优美,图案古朴雅致,反映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及上海人民的美好心愿。中心广场的东西两侧有2个小广场,东面为旭日廊,形成旭日广场;西面为明月廊,形成明月广场。13公顷面积的广场,仅绿化就占了8公顷,使广场成为上海最大的园林广场。广场的西南侧建有一座蓝白相间、美丽典雅的鸽舍,为广场增添了和平安祥的气息。
人民广场的主体建筑现为七个——市政大厦、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地铁人民广场车站、地下商城、亚洲最大城市型地下变电站和上海最大的地下停车库,成为上海新形象、新风貌的城市景观。
上海市政大厦:高72米,主楼计19层,可容纳2500人办公。地下二层作为车库,可停放机动车150辆。大厦的整体显示出“庄严、大方、朴素、明快”的特色,市政大厦大门竖立着十根9米高的石柱,显得庄严方正,用宽大的花岗石为踏步,4层裙楼的外墙用花岗石贴面,象征政权的恒久与牢固;主楼用白色人造石贴面和蓝灰色垂直玻璃幕墙,既清新明快,又象征政权的清政廉明。细部处理上采用了上海市花白玉兰图案做浮雕装饰,加上精致的线条达到丰实的艺术效果。市政大厦既有上海特色,又有时代精神,是上海最具代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中国“天圆地方”的寓意。它既有中国传统建筑之基座、台阶的形意,又有园林绿化的东方格调,体现了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从远处眺望博物馆,圆形屋顶加上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犹如一尊中国古代青铜器。一至四层为青铜器、陶瓷、书法、绘画、雕塑、玉器、钱币、少数民族、工艺等12个专馆和2个临时展厅,比老 馆陈列面积增加2倍多。在国内有文物“半壁江山”之称,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上海大剧院:由法国建筑界久负盛名的建筑大师设计,大剧院结构为简洁流畅的几何形造型,皇冠般的白色弧形屋顶弯翘向天际, 上面有古典的户外剧场和空中花园,形似聚宝盆,象征着上海吸纳世界文化艺术的博大胸怀。晶莹、透明的大剧场在平台、花园、喷泉、水池的簇拥下,成为人民广场又一大文化景观。
人民广场地下商城:人民广场东南端的草坪旁,乘自动扶梯下到8米以下的下沉式广场,步人地下商业街。这是条长300米,宽36米的长街,各家店铺布置高雅,其中境外商店特别是香港名店占了约80%,所以人们叫它香港名品街。
地下商业街:与地下商场相通。地下商场气势宏伟,犹如地下宫殿,面积达2.5万平方米,当中是一条长150米、宽12米的地下大道,把商场一分为二。商场的中央广场顶部有一直径9米的圆形采光窗,宛如太阳直照地下宫殿。商城与地铁相通,已成为人民广场集旅游、购物、观光、休闲的又一景点。
四川宜宾在建一座体育公园,投资多少呢?占地多大呢?
宜宾市人民广场体育公园规划的总占地面积大约为70.26亩,这座公园主要的建设内容有体育场馆、运动场、门球场、足球场、篮球场等、道路、人防与停车场以及一些商业配套设施。据悉为了建设这座公园,估算总投资大约为5.4亿元。
人民广场地理位置
上海人民广场位于上海黄浦区,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上海最为重要的地标之一。成形于上海开埠以后,原来称上海跑马厅,是当时上层社会举行赛马等活动的场所。广义上的人民广场主要是由一个开放式的广场、人民公园以及周边一些文化、旅游、商业建筑等组成。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过去作为全市人民游行集会的场所,可容纳120多万人。它也是318国道的起点。
1950年11月,为了统一上海的平面坐标系统,当时的上海市地政局对全市进行了测量。测量以国际饭店楼顶城市坐标原点所在地--国际饭店中心旗杆为原点,由此确定了上海城市平面坐标体系。国际饭店就在人民广场北侧的南京西路上。以上海为起点的312、318、320三条国家级干线公路(即"国道"),都将人民广场作为"0"公里起始处,这里也是204国道的终止点。
人民广场主体建筑现为七个,处于北面中轴线位置上的是市政大厦,处于原体育宫看台位置的是上海大剧院。东侧为城市规划馆。人民广场东北侧,是地铁人民广场车站。人民大道南侧,依次是三个大型地下建筑,东南是带式地下商城,往南是亚洲最大城市型地下变电站,西南是上海最大的地下停车库。处于人民广场中轴线南面的是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的市政配套设施,首先保留整修了长600米、宽32米的花岗石路面,使上海市民心中的人民大道风貌依然。在大道两侧,辟出了5.5米宽的绿化隔离岛和6.5米的非机动车道,并铺上彩色的人行道。武胜路上为原来的八个公交线路建造了起讫站点,勾勒出一个弧线型的"月亮岛"。武胜路停车场已经成为旅游大巴的集散中心之一。人民广场大规模的绿化建设,使它与12万平方米的人民公园连为一体,成为上海市中心的两叶"绿肺",大大改善了市中心的环境。改造后的人民广场,记载了上海历史新的一页,成为具有上海新形象、新风貌的城市景观。
从跑马厅到人民广场,上海这片地域究竟经历了什么?
新时期的人民广场不仅在上海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海派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