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国家队运动员代言费归谁
体育总局对于运动员的广告代言费用分配,是有一系列明文规定的,以前都有一个好像是五五这样一个比例。
扩展资料:
比如游泳中心,如果接到一个赞助这种协议,可能是对游泳中心某个运动员的赞助,那这笔收入,如果是由游泳中心统一来管理执行的话,那应该是运动员拿50%,由游泳中心拿走50%,而游泳中心的50%还要按照一个比率再去做分配,比如中心留20%,省市提供运动员的体育局留20%,最基层他启蒙或者他从哪个体校出来,哪个培训机构出来那个地方留10%,大概是这样的比率,可能有一定的差别。
但是在中国,大多数项目和运动员都是依靠国家培养的,从训练到比赛、出国训练等,都是由国家支付。所以,当其中部分运动员可以开发出金牌之外的巨大价值的时候,该如何跟国家进行商业利益分配,也是困扰中国体育多年的一个老问题。
资料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体育中心一般从运动员的广告上抽成多少
其实体育总局对于运动员的这种广告代言或者说广告收入的分配,是有一系列明文规定的,以前都有一个好像是五五这样一个比例。
比如说一般都是下面各个训练中心,比如游泳中心,他会接到一个赞助这种协议,可能是对游泳中心某个运动员的赞助,比如对宁泽涛或者孙杨的赞助,那这笔收入,如果是由游泳中心统一来管理执行的话,那应该是运动员拿50%,由游泳中心拿走50%,而游泳中心的50%好像还要按照一个比率,好像是221的比率再去做分配,比如中心留20%,省市提供运动员的体育局留20%,最基层他启蒙或者他从哪个体校出来,哪个培训机构出来那个地方留10%,大概是这样的比率,可能有一定的差别。
苏炳添9天拿下3个代言,他的商业价值有多高?
东京奥运会已经结束,在男子100米决赛现场上,中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6名。
苏炳添也是男子100米短跑的亚洲纪录保持者,以9秒83的成绩奠定了中国人在短跑赛道上的地位,是中国田径镌刻的历史。
亚洲人在田径赛场上因为天生的身体素质使然,一直就落后于黑人,早年间的男子100米决赛现场上都看不到亚洲人的身影,清一色的黑人。而苏炳添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被称为 “亚洲第一飞人”。
苏炳添作为“亚洲第一飞人”还在东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担任旗手,作为中国代表团旗手,苏炳添高举五星红旗入场,让网友们沸腾。
苏炳添在体育界的地位可见一斑,与他强硬的实力背后是他的商业价值的激增,作为体育运动员来说,成绩就是最大的标杆。
苏炳添的商业合作
苏炳添作为跑得最快的亚洲人,中国田径赛场上最耀眼的运动员,他的背后拥有的商业价值难以估量,流量巨大、实力够强、吸金能力强让苏炳添成为了“香饽饽”。
在今年8月,小米正式官宣,“亚洲第一飞人”苏炳添加入到小米大家庭当中,成为小米品牌代言人。除此之外,在短短9天里,苏炳添就拿下了三个代言,成为袋鼠妈妈代言人,加入到七匹狼的大家庭当中。而且最近还为水滴保、伊利、菲林格尔等等品牌做过商业推广,绝对的是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赢家。
苏炳添的商业早有雏形。在2015年苏炳添曾与耐克签约;在2018年苏炳添成为雪佛龙旗下润滑油品牌的中国区代言人。益达、斯柯达、金龙鱼、史丹利等等都曾与苏炳添有商业合作。
过多的商业合作对于运动员的影响
苏炳添奥运后不断与品牌签约,似乎与单纯的竞技体育已经背道而驰,但是在网络上却并没有指责他吸金,不好好比赛,更多的声音是一致叫好,苏炳添的成绩已经决定了他值得背负荣光。商业代言对于苏炳添来说是也是对他价值的一方面肯定。
另外这也是中国体育的进步。在早些年,网络上的声音都是“唯金牌论”,没有拿到金牌就是失败,对运动员们虽然理解其辛苦,但是也极尽苛责。没有拿到奖牌,即使实现了突破也很难得到外界认可。苏炳添在此次东京奥运会上没有拿到奖牌,但是他的荣光却依旧照亮了每一个人眼中,不再是“唯奖牌论”,决赛现场上那黑人群中唯一的黄种人就是最有力的写照,自我突破、努力与汗水同样尊重。
体育市场被挖掘
不仅仅是苏炳添,很多体育运动员的商业价值都已经被发掘,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很多有名的运动员都有过商业代言,据小道消息,李娜曾经但就商业代言的收入就有上亿元人民币。
在比赛期间,往往是运动员们商业价值最高的时期,作为全民奥运期间,运动员们的商业价值往往水涨船高,不断飙升,在这个期间收获众多代言并不是难事。
在这个热度高的时期,作为商人,品牌商怎么肯缺席。
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能跑进十秒的人,累积下来也不过134人。苏炳添这个从泥巴地里跑出来的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亚洲飞人”,商业“吸金王”。
不少运动品牌请运动员代言,知名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有多大?
在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形成因素方面,运动场.上的表现是运动员商业价值形成的灵魂和核心产品;性格构成是运动员商业价值的重要源泉;运动员的知名度凸现其商业价值;而“晕轮效应”使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即优秀运动员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构成优秀运动员商业行为的卖点。
德国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成功联手“世界第一网红”凯莉·詹纳(Kylie Jenner),坐拥1亿多社交媒体粉丝的卡戴珊小妹也频繁穿着阿迪达斯的产品在自己的平台上凹造型。
这是一种常态——穿着最新款T恤、紧身裤和运动鞋,号召女性购物和健身的,通常是女明星,而不是女运动员。在中国市场亦是如此,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女明星代言阵容包括:杨幂、Angelababy、迪丽热巴,还有张钧甯。
尽管,女运动员在气质和真实性上更有说服力。但她们似乎不是运动品牌的首选。
男性运动员的赛场成绩和商业价值大多呈现正相关关系,C罗、勒布朗·詹姆斯和费德勒,甚至已经完成了从运动员向偶像的转型。他们每年的总收入中,商业代言收入往往占据超过一半的分量,甚至在高尔夫球员泰格·伍兹(Tiger Woods)和前短跑飞人尤塞恩·博尔特(Usain Bolt)的收入构成中,商业赞助的比例能达到90%以上。
但这个规律放在女运动员身上并不适用。首先,大部分体育运动中,女性运动员中最强者,获得的关注和物质回报,甚至不如同项目(赛事级别)中一个中等成就的男运动员。
当人们欢呼莫德里奇打破了梅西、C罗对世界足球先生奖项十年统治的同时,却都忽视了巴西女球员马塔在蝉联2006-2010年世界足球小姐后,在2018年再次获得该奖项,但马塔的名气和吸金能力在梅罗面前不值一提。
莫德里奇首获世界足球先生的同时,马塔拿下第六个世界足球小姐奖项。
即便在高度商业化赛事中,知名女运动员,如UFC的隆达·罗西(Ronda Rousey)和印第赛车女车手丹妮卡·帕特里克(Danica Patrick),她们的收入主要还是来自赛事奖金。
网球可能是男女商业价值程度较为平衡的运动项目,是高收入女子运动员的聚集区。8月福布斯公布的女性运动员收入排行榜中,2018年赛事奖金收入只有6.2万美元的塞蕾娜·威廉姆斯(小威),却依然凭借着1800万美元的代言收入,荣登榜首。但是她甚至没有挤进全球运动员收入排行榜的前100。
网球女运动员能接到商业合同,除了她们赛场上的优异表现外,更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原因——健美的身材和出众的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