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体育的特点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教育活动相比较,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有哪些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活动属于人类依靠期的体育活动。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进行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形式、分组和时间等方面,也就要求有与青少年不同的独特的安排。

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看,应以假设活动为主要内容,通常应是实际生活中有意义的模拟活动。这对于大人们看来是可笑的,但却非常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活动中应突出“游戏”成分,强调情境性。如“一群小鸭过河”,让儿童排成一队,两手学着游泳的姿势淌过“河”去。在运动技能方面,要求儿童逐步把握走、跑、投掷、排队、按口令做动作、听音乐节奏做一些模拟动作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对于较大一些(5-6)岁的儿童,要重视其独立性、集体性和较长时间的活动过度。

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形式看,应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全组(班)所有儿童都参加同一活动,并分别分配各种不同的角色,因为学前儿童最喜爱的是游戏中有趣的角色分配。如在“开火车”游戏中,有人当指挥(举旗),有人当司机(领头),有人当乘客,沿着划好的曲线前进。

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分组看,应注重年龄和能力的分组。因为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很快。

幼儿体育的特点

1.2、3个月的婴儿,父母要在孩子不着凉的情况下,给他以充分的“自由”。也不要怕累,累了的时候,他自然会停止。

2.5、6个月的婴儿,看见东西便会抓,所以不要在孩子周围放危险品。

3.再稍大些,孩子四肢总要推推拉拉,不停地运动。这些动作都是肌肉群和内脏器官发育的需要,这时切忌不要限制其活动。

4.孩子到了会走的时候,运动项目就会复杂起来:忽而立,忽而坐,只要不睡着就没有安静的时候。这时做父母的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有意识地帮他做些简单的体操如握住他的前臂,分别做上举、下放、侧手举、肩绕等发展肩胛肌和胸部肌肉的运动。也可以双手握住孩子的两脚,做举腿、屈腿及伸腿的运动,以增强下肢和腹部的肌肉。

5.孩子2岁以后,可以以床上的被褥做障碍,练习爬行;结合各种游戏和运动锻炼孩子的肌肉,如引导孩子用彩色笔画简单的线条、用手翻书页等。 二、幼儿的体育活动特点:提高婴儿时期的运动技能,做进一步的巩固。 如走,对于3、4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按指定的方向或目标走;跑,可以训练孩子定向跑;跳,可以让孩子每天跳一个新高,并且会很有竞争性;让孩子在两条平行杆中间走或跑,练习孩子的平衡能力,其它如投掷、钻、爬等运动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但切记安全为主。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内容是什么?

学前儿童是孩子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根据经典运动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身体运动智能内涵、各国学前儿童运动学习标准以及动作学习理论等,我们认为,学前儿童运动核心经验的基本架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模型,涵盖三个维度:内容维度、发展维度和功能维度。

1、内容维度

学前儿童运动核心经验就是基本运动能力,幼儿期是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重要阶段,如果错过了这一阶段则需要后续进行补偿。基本运动能力从内容上可以分成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身体移动能力和器械(具)操控能力。

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是维持身体姿势、运动的基本前提。人们通过身体姿势控制的感知/活动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任务和环境的要求。人要想移动身体和操控器械,先需要发展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

身体移动能力是指独立和安全地将自己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是身体在空间上移动的技能。身体移动需要调整步态来避开障碍物并在必要时改变速度和方向。身体移动需要具备三个必要特征,即行进、姿势控制和适应。

器械(具)操控能力是指个体用拍、投、抛、接、踢、击、顶、踩、踏等各种方式主动作用于各种物体,并有意识地使物体在位置、方向、速度、状态等方面发生改变的过程。对器械(具)的操控有助于头、眼、躯干以及上下肢活动的协调性、灵敏性和力量的发展。

上述三个核心经验之间关系密切。所有运动都需要身体控制这一基本运动能力,在运动中保持合理的姿势、保持平衡是运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2、发展维度

基本运动能力发展具有一定的序列,也是个体、环境和任务共同作用的结果。教练需要掌握基本动作能力发展的一般模式,运用这一普遍规律识别学前儿童在一定任务、环境中的动作水平并作出判断,通过任务和环境的调整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学习新的运动技能需要经历前控制水平、控制水平、运用水平和熟练水平等四个阶段。每一个基本运动能力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运动能力的建构需要不断尝试、适应。

3、功能维度

基本运动能力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运动认知、运动创意、社会性等方面,这些功能常常是重叠在一起的。

身体素质包括协调性、柔韧性、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这些素质是个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身体锻炼而获得的(见表1)。运动认知指的是在运动中发展时间概念、空间概念等。运动创意指的是在运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身体来表现表达。社会性指的是在协同运动、小组运动、集体运动中发展抗挫、坚毅、勇敢等品质。

没有哪项运动只锻炼一种身体素质,运动过程中往往同时发展多种身体素质。某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快跑、单脚跳跃、蹦跳、纵跳、旋转、跨跳、翻滚、爬行、快走或这些动作的结合,可适用于任何身体素质的训练。

基本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运动认知之间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身体素质是基本运动能力的基础,学前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通常是在各种身体的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能力是学前儿童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外部表现,基本运动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运动素质水平。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运动负荷的特点是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运动负荷的特点是强度较小,密度较大,时间较短。

讲述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有哪些

保育要点是根据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来的,所以可以有针对性的记忆。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预防脊柱和胸廓的畸形。(幼儿应注意做到十个字: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

合理组织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组织活动时应注意:

①全面发展动作

②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防脱臼;避免从高处跳下,保护骨盆。)

供给足够的营养,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的摄入 、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

扩展资料

幼儿身体运动智能

幼儿身体运动智能,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要让孩子的动作显得太笨拙,让他们在学习、运动、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动作、姿态具有美感。

身体运动智能的范畴

身体运动智能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能力:第一是善于使用技巧来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拥有这种运动智慧的代表主要有运动员、舞蹈家等。第二是善于以技巧控制自己身体以外的物体,比如画家、雕塑家等。

学前儿童体锻炼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2、全面锻炼的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自觉主动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全面锻炼原则

7、具体针对原则

学前儿童的锻炼,先要学会基本运动姿势和动作,例如走、站、跑的正确姿态,如何单脚跳、双脚跳等,再进行10米的往返跑;在地面上的长条木板上走,练习平衡能力;两手交替拍皮球,边走边拍球等运动。同时,应利用空气、日光等自然因素开展户外活动。

扩展资料:

家长或教师应在孩子活动中和运动后对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有的孩子身体不适或疼痛怕对老师说,有的孩子也说不清楚。因此,在天凉时,应观察孩子是否有打喷嚏、寒战、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寒冷反应;在天气暖和或气温较高时,应注意有无出汗过多及精神萎靡现象。在儿童活动后,应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和睡眠情况。

  • 评论列表:
  •  鸽吻眉妩
     发布于 2022-06-30 06:30:33  回复该评论
  • 双手握住孩子的两脚,做举腿、屈腿及伸腿的运动,以增强下肢和腹部的肌肉。5.孩子2岁以后,可以以床上的被褥做障碍,练习爬行;结合各种游戏和运动锻炼孩子的肌肉,如引导孩子用彩色笔画简单的线条、用手翻书页等。 二、幼儿的体育活动特点:提高婴儿时期的运动技能,做进一步的巩固。 如走,对于3、4岁的孩子可以让
  •  离鸢一镜
     发布于 2022-06-30 10:34:38  回复该评论
  • 戏中,有人当指挥(举旗),有人当司机(领头),有人当乘客,沿着划好的曲线前进。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分组看,应注重年龄和能力的分组。因为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很快。幼儿体育的特点1.2、3个月的婴儿,父母要在孩子不着凉的情况
  •  闹旅鸽吻
     发布于 2022-06-30 05:40:10  回复该评论
  • 的协调性、灵敏性和力量的发展。上述三个核心经验之间关系密切。所有运动都需要身体控制这一基本运动能力,在运动中保持合理的姿势、保持平衡是运动的必要条件之一。2、发
  •  森槿纵遇
     发布于 2022-06-30 05:53:36  回复该评论
  • 显得太笨拙,让他们在学习、运动、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动作、姿态具有美感。身体运动智能的范畴身体运动智能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能力:第一是善于使用技巧来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拥有这种运动智慧的代表主要有运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