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文莱体育场馆协会(文莱运动员)

本文目录一览:

世博会文莱国家馆都有啥?

在文莱馆内,参观者可通过触摸屏了解文莱从第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直至2035年的发展蓝图。同时馆内的4D影院将通过视频、声音、风及雨水来展示文莱的多彩风貌。在展馆出口处有当地特色的食物,及文莱独特的手工编织展示。[1] 在面积为5.3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园内,文莱国家馆规模虽然不大,但绝对是小而精湛。文莱国家馆全方位展示着文莱达鲁萨兰王国独特风貌。据馆内的工作人员介绍,自世博会开幕以来,平均每天参观文莱馆的观众人数达8000多人。 走进文莱馆,各种皇家礼器和来自文莱博物馆的件件珍贵藏品耀眼夺目,成为参观者关注的焦点。文莱博物馆展览局负责人默哈末亚明先生告诉记者:“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现任苏丹,也就是文莱最高国家元首在1968年登基大典时使用过的皇家礼器。同时,我们还带来了许多具有百年历史的珍贵藏品。” 本次上海世博会,文莱主打文化牌,文莱著名的木雕艺人萨博利和巴迪克画家再纳尔先生每天上午都会在文莱馆中现场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总能吸引众多游客围观。 萨博利先生在传承木雕艺术的同时,还把对其他传统文化的保护融入到他的创作中。在表演现场,他拿起一把木刻小短剑介绍说:“这种名为‘格里斯’的短剑以前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勇士们使用的武器。我担心如果不以其他的形式把它保存下来的话它就失传了,年轻一代不知道什么是‘格里斯’。我就尝试用木材来制作这种短剑,使它变的得不那么危险且易于保存。当有人看到我的木雕问这是什么的时候,我就可以告诉他,这是‘格里斯’,在古代是勇士们使用的武器。这样它就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传了。” 和萨博利先生一样,巴迪克画家再纳尔先生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传承和发扬巴迪克艺术而努力。再纳尔先生认为,传统手工艺人应该对科技的进步抱积极的态度,并且利用科技的进步使巴迪克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坐在显示着精美的巴迪克图案的电脑显示屏前,再纳尔先生说:“我们应该接受现代科技,好好利用它,用科技的手段促进巴迪克艺术进一步发展。我在这里实践的就是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现在用电脑来做巴迪克的图案设计,所以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然后再进行工业化生产。这样可以节省劳动力。在文莱劳动力是稀缺资源,熟练掌握巴迪克手绘技术的人就更少了。” 除了传统手工艺的展示,文莱人也把他们的清真饮食文化带到了上海。文莱皇家餐饮公司餐饮总监阿都拉尼先生说,清真食品并不是只适合穆斯林,其他人也应该尝试一下:“我们从文莱带来的特色美食包括文莱椰浆饭、传统草药咖啡、情人面包,当然还少不了拉茶。其中最受游客欢迎的是椰浆饭。我们真的没想到上海的游客这么喜欢我们的椰浆饭。不只是穆斯林,很多其他游客都来问我们什么是椰浆饭。我们作为食品的提供方感到非常感动。我们也希望将来能在上海开设专门提供文莱美食的餐馆。” 明年,中文两国即将迎来建交20周年。为此,文莱国家馆还通过大量详实的图片和照片展示了中文两国从古至今的友好交往历史以及两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为增进彼此互信,推进互利合作所做的各项努力。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冯左库先生在参观了文莱国家馆后说,通过参观文莱国家馆,可以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文莱,以便今后有机会到文莱旅游,投资和兴业。

文莱国家体育馆是鸟巢吗?

文莱国家体育馆不是鸟巢。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的理事成员

第六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名单

名誉会长:

潘蓓蕾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理 事 长:

杨 立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常务副理事长:

胡启昌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副理事长:(58名)(排名不分先后)

刘六龄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易晓俐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岳 峰 北京市文教体育用品研究所

汪希林 北京利生体育商厦

张 军 北京市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有限公司

吕伯义 天津市隆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李自强 天津市春合体育用品厂

黄勇武 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

杨中毅 上海实业马利画材有限公司

刘建芬 上海蝴蝶绘图文具有限公司

桑敬民 上海文化用品行业协会

周育标 上海金万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宫健生 上海市文教体育用品研究所有限公司

俞志松 上海汽枪厂

黄勇武 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

刘泽彬 上海源丰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谭 立 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朱瑜明 青岛英派斯(集团)有限公司

陈 亮 威海光威集团

赵继春 山东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汇祥分公司

卞志良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刘明森 青岛昌隆文具有限公司

郭瑞平 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应良俊 南京义乌小商品有限公司

王 洋 亚龙纸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周小刚 浙江省文体杂品协会

景华南 宁波三A 集团有限公司

徐万茂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娄甫君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邱智铭 宁波文具行业协会

楼国辉 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

高松鹤 宁海县文具协会

朱小顺 温州市文教体育用品商会

王利平 浙江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邱智铭 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

沈宝都 嘉兴市海鸥纸品有限公司

林夏森 三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陈奎洪 浙江天龙集团有限公司

楼勤丰 浙江宾王扑克有限公司

陈瑞教 浙江瑞教文具实业有限公司

高松鹤 宁波松鹤文具有限公司

张国军 宁波中源渔具有限公司

蒉伟良 宁波成路集团有限公司

陈明华 金鹰工艺品有限公司

陈存义 伟士(厦门)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吴文博 福建省晋江华侨塑胶有限公司

张维建 福建省舒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柯遵昶 福建恒达集团有限公司

刘严雄 福建省WNQ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刘显明 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黄小喜 广东乐美文具有限公司

何作如 何如文化用品(深圳)有限公司

陈钦鹏 深圳市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

林汉杰 广东树德实业有限公司

张佳华 深圳市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

邱文钦 深圳市文具行业协会

周育标 汕头文具协会

许木营 广东华隆文具有限公司

秘 书 长:

易晓俐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

(147名)

杨 立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胡启昌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刘六龄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易晓俐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孙文伯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岳 峰 北京市文教体育用品研究所

汪希林 北京利生体育商厦

张 军 北京市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有限公司

符岩峰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民品发展部

李智勇 北京京海体大体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李占木 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

何帮喜 北京希玛保龄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申树洪 北京轻联富文新特印刷有限公司

王 深 北京绿茵天地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何志坚 北京市体科健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吕伯义 天津市隆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李自强 天津市春合体育用品厂

高昆岭 天津柯雅美术材料有限公司

于凤权 天津市文教用品一厂

杨春民 天津市旅游帐篷厂

张友旺 天津市西青区东风文教用品厂

黄勇武 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

杨中毅 上海实业马利画材有限公司

刘建芬 上海蝴蝶绘图文具有限公司

桑敬民 上海文化用品行业协会

周育标 上海金万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宫健生 上海市文教体育用品研究所有限公司

俞志松 上海汽枪厂

黄勇武 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

刘泽彬 上海源丰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杨盛惠 上海立信会计帐册纸品公司

郭杨福 上海普发绘图仪器总厂

史 萱 伊莎瑞特文具(上海)有限公司

刘一平 上海汇德利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张亚美 上海海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墨水厂

吕水生 上海网球厂

李杏明 上海中路实业有限公司

姚文琛 上海宇琛扑克实业有限公司

陈光誉 上海兰华制球有限公司

李兰琴 上海华康文体用品有限公司

龙 建 上海吉仕纸品有限公司

西村贞一 上海樱花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许健亮 上海康尼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徐沛枫 上海马可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蒋志成 齐齐哈尔黑龙体育器材厂

谭 立 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刘其通 河北青竹美术颜料有限公司

朱瑜明 青岛英派斯(集团)有限公司

陈 亮 威海光威集团

赵继春 山东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汇祥分公司

卞志良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刘明森 青岛昌隆文具有限公司

王夕仁 威海市浪宝渔具有限公司

冯友得 山东英克莱健身器械有限公司

郭占海 青岛鹰伯尔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左奎清 青岛润丰实业总公司球拍厂

魏茂昌 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于秀成 烟台激浪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包秀明 威海海明威钓具有限公司

郭瑞平 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赵旺盛 西安唐都纸品有限责任公司

应良俊 南京义乌小商品有限公司

王 洋 亚龙纸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蔡 政 镇江市金百利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杨庆生 扬州江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金来许 江苏南京三瀛运动器具有限公司

李春荣 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秦惠中 无锡昆达制球有限责任公司

刘小平 江苏三兔经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孙佩珍 江苏史泰博佩佩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尤耀明 无锡绿波渔具制造有限公司

顾立其 扬州康蕊笔业画材有限公司

黄承斌 南通铁人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宋国兴 宜兴市沪花文具有限公司

李翼文 雄狮文具用品(昆山)有限公司

张建江 常熟市长江纸业有限公司

俞广宽 扬州久扬渔具有限公司

周小刚 浙江省文体杂品协会

景华南 宁波三A集团有限公司

徐万茂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娄甫君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邱智铭 宁波文具行业协会

楼国辉 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

高松鹤 宁海县文具协会

朱小顺 温州市文教体育用品商会

王利平 浙江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邱智铭 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

林夏森 三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陈奎洪 浙江天龙集团有限公司

楼勤丰 浙江宾王扑克有限公司

高松鹤 宁波松鹤文具有限公司

陈明华 金鹰工艺品有限公司

蒉伟良 宁波成路集团有限公司

张国军 宁波中源渔具有限公司

沈宝都 嘉兴市海鸥纸品有限公司

蔡康乾 浙江宁波雅宁印刷有限公司

陈瑞教 浙江瑞教文具实业有限公司

童宇人 杭州宇人纸业有限公司

盛永兴 浙江万盛达实业有限公司

朱善伟 宁波凯利斯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王建忠 宁波新贵族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黄一鸣 绍兴源发文体用品有限公司

管应豪 浙江拓展文具有限公司

陆忠法 杭州法莱渔具制造有限公司

王 一 宁波文达文具有限公司

高建永 宁波市云峰电器有限公司

邬岳伟 宁波兴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魏永辉 宁波彬彬文具有限公司

郑崇廷 宁波天虹文具有限公司

许观良 康大(宁波)绘画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吕永清 浙江牛头文体用品有限公司

黄志源 宁波亚洲纸器纸品有限公司

贺定芳 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易 哲 湖北老鬼鱼饵有限责任公司

胡家元 大枫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张培飞 武汉昊康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石晓宁 江西洪都体育健身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陈存义 伟士(厦门)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吴文博 福建省晋江华侨塑胶有限公司

张维建 福建省舒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柯遵昶 福建恒达集团有限公司

刘严雄 福建省WNQ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王新富 福建新代实业有限公司

陈德龙 福州统联文具礼品有限公司

王明逢 福建省强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蔡国平 福建省石狮市诺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林加奖 福建省石狮市非凡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王平东 石狮市日东升体育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陈建筑 福建石狮市富达塑胶文体用品有限公司

许树树 福建省晋江市三禾文具有限公司

刘显明 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黄小喜 广东乐美文具有限公司

何作如 何如文化用品(深圳)有限公司

陈钦鹏 深圳市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

林汉杰 广东树德实业有限公司

张佳华 深圳市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

邱文钦 深圳市文具行业协会

周育标 汕头文具协会

许木营 广东华隆文具有限公司

崔志雄 广州东亚文具有限公司

李成业 中山市健将健身器械有限公司

徐明学 增城市中光实业有限公司

施红光 中山市联众文具礼品有限公司

冯德强 佛山市顺德区启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李汉昭 广东省汕头市钊盛文化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刘森泉 广东佳太子文具实业有限公司

王 智 云南围棋厂

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230名)

杨 立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胡启昌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刘六龄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易晓俐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孙文伯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罗沪生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学生专用文具专业委员会

吕光平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扑克牌专业委员会

张宗树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纸品本册专业委员会

周家林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美术用品专业委员会

元天翔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健身休闲器材专业委员会

俞志松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汽枪专业委员会

岳 峰 北京市文教体育用品研究所

汪希林 北京利生体育商厦

张 军 北京市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有限公司

符岩峰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民品发展部

李智勇 北京京海体大体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何帮喜 北京希玛保龄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李占木 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

申树洪 北京轻联富文新特印刷有限公司

王 深 北京绿茵天地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何志坚 北京市体科健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甘连舫 北京星牌体育用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张 雪 北京雪奥文化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乔玉军 北京市华表实业公司

李东哲 北京市普洛文具有限公司

张晋生 北京三友创美有限公司

郭文章 北京普力司达科技有限公司

李茂印 北京冠之路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吕伯义 天津市隆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李自强 天津市春合体育用品厂

高昆岭 天津柯雅美术材料有限公司

于凤权 天津市文教用品一厂

张友旺 天津市西青区东风文教用品厂

杨春民 天津市旅游帐篷厂

王秋生 天津市巨丰文体用品厂

杜晓军 天津环球科技纸品有限公司

吴旭洋 天津南华利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杨宝来 天津欧娜有限公司

赵 斌 天津市东升制本厂

乔盛春 天津浦佳商贸有限公司

黄勇武 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

杨中毅 上海实业马利画材有限公司

刘建芬 上海蝴蝶绘图文具有限公司

桑敬民 上海文化用品行业协会

周育标 上海金万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宫健生 上海市文教体育用品研究所有限公司

俞志松 上海汽枪厂

黄勇武 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

刘泽彬 上海源丰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杨盛惠 上海立信会计帐册纸品公司

郭杨福 上海普发绘图仪器总厂

史 萱 伊莎瑞特文具(上海)有限公司

刘一平 上海汇德利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张亚美 上海海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墨水厂

吕水生 上海网球厂

李杏明 上海中路实业有限公司

姚文琛 上海宇琛扑克实业有限公司

陈光誉 上海兰华制球有限公司

龙 建 上海吉仕纸品有限公司

西村贞一 上海樱花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李兰琴 上海华康文体用品有限公司

许健亮 上海康尼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徐沛枫 上海马可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张秀岳 上海四方文教用品合作公司

陈国枫 上海羽毛球厂

丁龙兴 上海三信渔具有限公司

陈和新 上海乐康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陈国麟 上海百年教学用品有限公司

周伟鸣 上海森田纸业有限公司

欧阳光良 上海中岛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王祖建 重庆华江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蒋学成 齐齐哈尔黒龙体育器材厂

马金凤 哈尔滨长寿文体有限责任公司

马 强 盘锦斯比瑞体育场地工程有限公司

朱玉生 大连华录欧梅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谭 立 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刘其通 河北青竹美术颜料有限公司

李铁山 保定市超达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刘德华 沧州市金誉佳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赵 杰 河北天澍体育设备器材有限公司

韩国森 郑州天马美术颜料有限公司

朱瑜明 青岛英派斯(集团)有限公司

陈 亮 威海光威集团

赵继春 山东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汇祥分公司

卞志良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刘明森 青岛昌隆文具有限公司

王夕仁 威海市浪宝渔具有限公司

冯友得 山东英克莱健身器械有限公司

郭占海 青岛鹰伯尔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左奎清 青岛润丰实业总公司球拍厂

魏茂昌 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于秀成 烟台激浪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包秀明 威海海明威钓具有限公司

董玉忠 山东海扬汉悦印刷有限公司

罗云国 淄博泽罗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郭瑞平 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施 勇 启康创建体育设施营造有限公司

赵旺盛 西安唐都纸品有限责任公司

应良俊 南京义乌小商品有限公司

王 洋 亚龙纸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蔡 政 镇江市金百利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杨庆生 扬州江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金来许 江苏南京三瀛运动器具有限公司

李春荣 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秦惠中 无锡昆达制球有限责任公司

刘小平 江苏三兔经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孙佩珍 江苏史泰博佩佩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尤耀明 无锡绿波渔具制造有限公司

顾立其 扬州康蕊笔业画材有限公司

黄承斌 南通铁人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宋国兴 宜兴市沪花文具有限公司

李翼文 雄狮文具用品(昆山)有限公司

张建江 常熟市长江纸业有限公司

俞广宽 扬州久扬渔具有限公司

赵洪熙 江阴源发文具有限公司

蔡祖华 苏州金鼎制笔有限责任公司

陈士良 无锡英雄绘图仪器有限公司

林 波 镇江市森和科技发展公司

刘乃清 扬州奥林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陈联芳 江苏南洋印务有限公司

房廷刚 常州三灵印刷有限公司

曺圭大 无锡天天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李延明 南京延明体育实业有限公司

董丽汶 无锡市新锦龙鱼饵渔具厂

周小刚 浙江省文体杂品协会

景华南 宁波三A集团有限公司

徐万茂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娄甫君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邱智铭 宁波文具行业协会

楼国辉 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

高松鹤 宁海县文具协会

朱小顺 温州市文教体育用品商会

王利平 浙江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邱智铭 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

林夏森 三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陈奎洪 浙江天龙集团有限公司

楼勤丰 浙江宾王扑克有限公司

高松鹤 宁波松鹤文具有限公司

陈明华 金鹰工艺品有限公司

蒉伟良 宁波成路集团有限公司

张国军 宁波中源渔具有限公司

沈宝都 嘉兴市海鸥纸品有限公司

蔡康乾 浙江宁波雅宁印刷有限公司

陈瑞教 浙江瑞教文具实业有限公司

童宇人 杭州宇人纸业有限公司

盛永兴 浙江万盛达实业有限公司

朱善伟 宁波凯利斯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王建忠 宁波新贵族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黄一鸣 绍兴源发文体用品有限公司

管应豪 浙江拓展文具有限公司

陆忠法 杭州法莱渔具制造有限公司

王 一 宁波文达文具有限公司

高建永 宁波市云峰电器有限公司

邬岳伟 宁波兴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魏永辉 宁波彬彬文具有限公司

郑崇廷 宁波天虹文具有限公司

许观良 康大(宁波)绘画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吕永清 浙江牛头文体用品有限公司

黄志源 宁波亚洲纸器纸品有限公司

贺定芳 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夏钦泉 绍兴雪峰集团有限公司

施水娴 杭州江雪渔具有限公司

申屠良金 浙江杭州良金船艇有限公司

叶红星 浙江人可工贸有限公司

林昌寿 平阳环宇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陈邦煊 浙江省宁波联合羽毛球有限公司

黄 晋 宁波爱文文具有限公司

周长生 浙江永嘉县江北码道文化用品厂

陆华国 宁波新大陆文具有限公司

徐 坚 宁波大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余晓浪 浙江浪花扑克有限公司

周洪福 浙江武义兄弟印业有限公司

项祖想 浙江神州印业有限公司

余坦胜 浙江杰牌印刷有限公司

杨铁刚 绍兴大师美术用品有限公司

赵守莲 淮南市康奥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童修祥 安徽奥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易 哲 湖北老鬼鱼饵有限责任公司

胡家元 大枫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张培飞 武汉昊康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李克家 湖南人民印务有限公司

赵燕秋 株洲市文体用品厂

石晓宁 江西洪都体育健身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张 华 江西华财印务有限公司

陈存义 伟士(厦门)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吴文博 福建省晋江华侨塑胶有限公司

张维建 福建省舒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柯遵昶 福建恒达集团有限公司

刘严雄 福建省WNQ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王新富 福建新代实业有限公司

陈德龙 福州统联文具礼品有限公司

王明逢 福建省强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蔡国平 福建省石狮市诺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林加奖 福建省石狮市非凡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王平东 石狮市日东升体育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陈建筑 福建石狮市富达塑胶文体用品有限公司

许树树 福建省晋江市三禾文具有限公司

郑步强 漳州市羽毛球厂

吴文秦 晋江市新达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郑敦木 福建敦信纸业有限公司

刘显明 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黄小喜 广东乐美文具有限公司

何作如 何如文化用品(深圳)有限公司

陈钦鹏 深圳市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

林汉杰 广东树德实业有限公司

张佳华 深圳市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

邱文钦 深圳市文具行业协会

许木营 广东华隆文具有限公司

周育标 汕头文具协会

崔志雄 广州东亚文具有限公司

李成业 中山市健将健身房器械有限公司

徐明学 增城市中光实业有限公司

施红光 中山市联众文具礼品有限公司

冯德强 佛山市顺德区启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李汉昭 广东省汕头市钊盛文化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刘森泉 广东佳太子文具实业有限公司

杜元流 普宁市威霸渔具有限公司

丁伟毅 广州精英创建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詹 炜 深圳云之彩美术工艺用品有限公司

付 强 珠海强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陈瑞玲 广州远洋国际钓具

杨建国 广州金花地渔具水族品市场

阮成耀 深圳雅芝达渔具有限公司

黄丽平 深圳穗深君谊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金玉信 广州市晨光印务有限公司

王建勇 四川南充新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王 智 云南围棋厂

张志强 昆明市墨水厂

刘超龙 贵州省贵阳市文教用品厂

郑有良 甘肃文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中国要给文莱无偿援助40亿美元。真的假的?

中国的对外援助

(2011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对外援助政策

二、对外援助资金

三、对外援助方式

四、对外援助分布

五、对外援助管理

六、援外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依然是一个人均水平不高、贫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如此,中国仍量力而行,尽力开展对外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巩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推动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

一、对外援助政策

对外援助历程

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56年,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关系,并援建了坦赞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段时期,中国克服自身困难,为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奠定了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友好合作的坚实基础。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中国根据国情适度调整了对外援助的规模、布局、结构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更加注重提高对外援助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长远效果,援助方式更为灵活。为进一步巩固已建成生产性援助项目成果,中国同部分受援国开展了代管经营、租赁经营和合资经营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和管理合作。一些已建成援外生产性项目通过采取上述合作模式,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生产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比传统技术合作更为显著的成效。经过调整巩固,中国对外援助走上了更加适合中国国情和受援国实际需求的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加快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开始对对外援助进行一系列改革,重点是推动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1993年,中国政府利用发展中国家已偿还的部分无息贷款资金设立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中小企业与受援国企业在生产和经营领域开展合资合作。1995年,中国开始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具有政府援助性质的中长期低息优惠贷款,有效扩大了援外资金来源。与此同时,中国更加重视支持受援国能力建设,不断扩大援外技术培训规模,受援国官员来华培训逐渐成为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重要内容。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成为新形势下中国与非洲友好国家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通过这一阶段的改革,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拓宽,效果更加显著。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9.4%。中国除通过传统双边渠道商定援助项目外,还在国际和地区层面加强与受援国的集体磋商。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以及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区域合作机制会议上,多次宣布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对外援助政策措施,加强在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援助力度。2010年8月,中国政府召开全国援外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援外工作经验,明确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援助工作的重点任务,中国的对外援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自身国情和受援国发展需要。20世纪60年代中国提出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对外援助遵循的基本方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仍然是中国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这决定了中国的对外援助属于南南合作范畴,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帮助。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坚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实践证明,一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国在提供对外援助时,尽力为受援国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帮助受援国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本国资源,打好发展基础,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的道路。

——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相信各国能够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绝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中国坚持把对外援助视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注意实际效果,照顾对方利益,通过开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着力促进双边友好关系和互利共赢。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援助规模和方式上,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依据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结合受援国的实际需要。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国对外援助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注重总结经验,创新对外援助方式,及时调整改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对外援助工作水平。

二、对外援助资金

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3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其中,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资金在国家财政项下支出,优惠贷款由中国政府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提供。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

对外援助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援外预算资金由财政部按预决算制统一管理。商务部及国务院其他参与对外援助管理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管理本部门的援外资金。各部门结合对外援助任务,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编制年度对外援助项目支出预算,经财政部审核并报请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各部门对援外项目资金实行预算控制管理。财政部和国家审计署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主管部门援外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无偿援助

无偿援助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医院、学校、低造价住房、打井供水项目等中小型社会福利性项目。此外,无偿援助还用于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物资援助、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的项目。

无息贷款

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无息贷款期限一般为20年,其中使用期5年,宽限期5年,偿还期10年。目前,无息贷款主要向经济条件较好的发展中国家提供。

优惠贷款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项目和大中型基础设施,或提供成套设备、机电产品、技术服务以及其他物资等。优惠贷款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市场筹措,贷款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由此产生的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目前,中国提供的优惠贷款年利率一般为2%至3%,期限一般为15年至20年(含5年至7年宽限期)。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向76个国家提供了优惠贷款,支持项目325个,其中建成142个。中国提供的优惠贷款61%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8.9%用于支持石油、矿产等能源和资源开发。

三、对外援助方式

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有8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

成套项目

成套项目援助是指中国通过提供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等援助资金帮助受援国建设生产和民用领域的工程项目。中方负责项目考察、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过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设备、建筑材料,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和指导施工、安装和试生产。项目竣工后,移交受援国使用。

成套项目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援助方式。从1954年开始,中国利用成套项目援助方式为越南、朝鲜两国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公路、港口、桥梁和市政交通等设施,并援建一批基础工业,为两国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此后,成套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在对外援助支出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目前,成套项目援助占对外援助财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

一般物资

一般物资援助是指中国在援助资金项下,向受援国提供所需生产生活物资、技术性产品或单项设备,并承担必要的配套技术服务。

中国对外援助最早是从提供一般物资开始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在国内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为支持广大亚非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发展民族经济,向上述国家提供了大量生产和生活物资。除单项提供援外物资外,中国还配合成套项目建设提供各种配套设备和物资。中国始终将国内生产的质量最好的产品作为援助物资,提供的物资涉及机械设备、医疗设备、检测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办公用品、食品、药品等众多领域。这些物资满足了受援国生产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设备如民用飞机、机车、集装箱检测设备等,还促进了受援国装备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

技术合作

技术合作是指由中国派遣专家,对已建成成套项目后续生产、运营或维护提供技术指导,就地培训受援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生产而进行试种、试养、试制,传授中国农业和传统手工艺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完成某一项专业考察、勘探、规划、研究、咨询等。

技术合作是中国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术合作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工业生产和管理,农业种植养殖,编织、刺绣等手工业生产,文化教育,体育训练,医疗卫生,沼气、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地质普查勘探、经济规划等。技术合作期限一般为1年至2年,必要时应对方要求,可以延长。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指中国通过多双边渠道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种形式的政府官员研修、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其他人员交流项目。

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接收了大量来自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埃及等国的实习生来华学习,涉及农林、水利、轻工、纺织、交通、卫生等20多个行业。自1981年起,中国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了多个领域的实用技术培训班。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开始举办官员研修班,培训的部门、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9年底,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各类培训班4000多期,培训人员12万人次,包括实习生、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官员。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和环保等20多个领域。目前,每年在华培训发展中国家人员约1万名左右。此外,中国还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受援国就地培训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人员。

援外医疗队

援外医疗队是指中国向受援国派出医务人员团队,并无偿提供部分医疗设备和药品,在受援国进行定点或巡回医疗服务。

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截至目前,中国已向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援外医疗队一般工作在受援国缺医少药的落后地区,条件十分艰苦。援外医疗队员治愈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并采用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诊治了不少疑难重症,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医疗队员还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援外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为受援国人民服务,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赞扬。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医疗队员,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6亿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医疗队,共1324名医疗队员,分别在57个发展中国家的130个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是指中国在有关国家和地区遭受各种严重自然灾害或人道主义灾难的情况下,主动或应受灾国要求提供紧急救援物资、现汇或派出救援人员,以减轻灾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帮助受灾国应对灾害造成的困难局面。

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对外紧急救援行动,并在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救援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使救援行动更加快速有效,中国政府于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义紧急救灾援助应急机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开展了对外援助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紧急救援行动,向受灾国提供各种援助共计7亿多元人民币。近5年来,中国政府累计开展紧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东南亚国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紧急技术援助;就几内亚比绍蝗灾和霍乱,厄瓜多尔登革热,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缅甸、古巴热带风暴,巴基斯坦洪灾等提供物资或现汇紧急援助;向朝鲜、孟加拉国、尼泊尔、阿富汗、布隆迪、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援外志愿者

援外志愿者是指中国选派志愿人员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发展领域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目前,中国派出的志愿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志愿者。

2002年5月,中国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塞舌尔、利比里亚、圭亚那等19个发展中国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范围涉及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推广、体育训练、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领域。其中,向埃塞俄比亚、圭亚那等多个国家实现连续派遣。2003年,中国开始对外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7590人次。

债务减免

债务减免是指中国免除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华到期政府债务。对于受援国对华政府债务,中国政府从不施加还款压力。在受援国偿还到期无息贷款遇到困难时,中国政府一向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通过双边协商延长还款期限。为进一步减轻经济困难国家的债务负担,中国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2005年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8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和201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先后6次宣布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个国家签署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人民币。

四、对外援助分布

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援助领域分布中,中国重点关注受援国民生和经济发展,努力使援助更多地惠及当地贫困群体。

地区分布

中国对外援助地理分布比较均衡。受援国涉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其中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的援助比重始终保持在2/3左右。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向161个国家以及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经常性接受中国援助的发展中国家有123个,其中亚洲30个、非洲51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18个、大洋洲12个、东欧12个。亚洲和非洲作为贫困人口最多的两个地区,接受了中国80%左右的援助。

主要领域

中国对外援助项目主要分布在农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重点帮助受援国提高工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改善基础教育和医疗状况。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一个新领域。

农业

中国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减轻贫困作为对外援助的优先领域。农业援助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农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农业技术试验站和推广站,兴建农田水利工程,提供农机具、农产品加工设备和相关农用物资,派遣农业技术人员和高级农业专家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提供农业发展咨询,为受援国培训农业人才等。中国援建的农业项目促进了受援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并为发展轻工业提供了原料。中国派遣援外农业专家帮助几内亚比绍建立11个水稻生产示范点,示范种植面积2000公顷,繁育良种530吨,推广面积3530公顷,其中多个品种增产3倍以上。2008年,中方农业专家获得几内亚比绍农业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援助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开发示范中心试种34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平均产量为每公顷8吨以上,相当于该国水稻平均产量的2倍至3倍。20世纪60年代,中国帮助马里试种甘蔗取得成功后,又进一步帮助该国建立甘蔗农场和糖厂,开创了马里自产食糖的历史。目前,由中国援建的2个甘蔗农场和2个糖厂组成的马里制糖联合企业在马里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援建的突尼斯麦热尔德-崩角水渠实现了突尼斯农业灌溉的西水东调,为崩角地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不断加大在农业和粮食生产领域的援助力度。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为此,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对外援助举措。如,在201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在未来5年内为发展中国家建立3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300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5000个来华农业培训名额等。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21个农业援助项目,其中农场35个、农业技术实验站和推广站47个、牧业项目11个、渔业项目15个、农田水利工程47个、其他农业项目66个。此外,中国还提供了大量农机设备等农用物资。

工业

工业援助在中国对外援助初期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帮助许多刚独立的亚非国家建设了一批工业项目,奠定了受援国工业发展基础,不少项目填补了受援国民族工业的空白。工业援助在70年代发展较为迅速,一度成为中国成套项目援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许多发展中国家企业私有化进程加快,中国对这一领域的援助逐步减少。中国援建的工业项目对于促进受援国生产和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税收,繁荣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688个工业生产性项目,涉及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电子、建材、能源等多个行业。叙利亚哈马棉纺织厂、卢旺达水泥厂、秘鲁水泥厂、缅甸农机厂、刚果(布)水泥厂等一批项目一直保持盈利,并雇用大量当地员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内容。虽然援助资金有限,但中国充分发挥技术成熟和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设了一批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442个经济基础设施项目。也门萨那至荷台达公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和瓜达尔港、坦赞铁路、索马里贝莱特温-布劳公路、马耳他干船坞、喀麦隆拉格都水电站、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博茨瓦纳铁路改造、孟加拉国6座大桥、昆曼公路老挝段、缅甸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塔吉克斯坦沙尔-沙尔隧道、柬埔寨7号公路、埃塞俄比亚格特拉立交桥等项目,改善了受援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为受援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是中国对外援助中一个具有特色的领域。中国援建的公共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市政设施、民用建筑、打井供水、会议大厦、体育场馆、文化场馆、科教卫生设施等。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687个各类公共设施项目。斯里兰卡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苏丹友谊厅、加纳国家剧场、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科摩罗广播电视中心、缅甸国际会议中心、肯尼亚国际体育中心、斐济多功能体育馆、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和体育设施,成为当地社会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城市标志性建筑。毛里塔尼亚首都供水工程、柬埔寨打井项目、坦桑尼亚查林兹供水项目、尼日尔津德尔供水工程、安哥拉经济住宅项目、苏里南低造价住房项目等社会公共福利设施,为改善当地贫困人民的生活条件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育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发展中国家教育领域的援助。中国教育援助内容主要包括:援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和资料、派遣教师、在华培训发展中国家教师和实习生,为发展中国家来华留学生提供政府奖学金等。

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开始资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学生来华学习,并帮助亚洲和非洲国家建设普通和技术院校,提供教学仪器和实验室设备。60年代,中国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教师。70、80年代,中国应受援国政府的要求,以接受留学生的方式,为坦赞铁路、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坦桑尼亚煤矿、圭亚那纺织厂等部分援建成套项目,专门培养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近年来,中国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援助力度,援建了近100所农村小学校,大幅增加政府奖学金和来华培训教师名额,派遣更多的教师帮助受援国发展薄弱学科,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中国在教育领域的援助促进了受援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受援国培养了大批教育、管理、科技等领域的人才,为受援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130多所学校。累计资助来自119个发展中国家共计70627名留学生来华进行各类专业学习,其中,2009年向11185名留学生提供了奖学金。共派遣近1万名援外教师。共为受援国培训校长和教师1万余名。

医疗卫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领域。主要援助内容有:建设医院、医疗卫生中心和设立疟疾防治中心,派遣医疗队,培训医疗人员,提供药品和医疗物资援助。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100多所医院和医疗服务中心,并提供大量医疗设备和药品。另有30多所医院正在建设之中。

中国援建的也门塔兹医院、中非友谊医院、几内亚比绍卡松果医院、津巴布韦奇诺伊医院、乍得自由医院、老挝琅勃拉邦医院等,为解决当地人民看病就医困难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开展在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和其他疾病防治,传统医药研究及应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培养了大量医护人员。近3年来,中国为非洲国家设立了30个疟疾防治中心,并提供价值1.9亿元人民币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品。中国在医疗领域的援助为受援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

沼气和小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是中国开展较早且具有一定优势的援助领域。在对外援助初期,中国帮助亚非发展中国家利用当地水力资源,修建中小型水电站及输变电工程,为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电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联合国有关机构合作,向许多发展中国家传授沼气技术。同时,中国还通过双边援助渠道向圭亚那、乌干达等国传授沼气技术,取得较好效果,减少了受援国对进口燃料的依赖。

中国逐步增加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援助。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中国进一步拓展相关援助范围。中国与突尼斯、几内亚、瓦努阿图、古巴等国家开展沼气技术合作,为喀麦隆、布隆迪、几内亚等国援建水力发电设施,与蒙古、黎巴嫩、摩洛哥、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开展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方面的合作。此外,中国还为发展中国家举办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培训,2000年至2009年,共举办50期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沼气、太阳能、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林业管理、防沙治沙等,1400多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员来华参加了培训。

  • 评论列表:
  •  怎忘述情
     发布于 2022-07-08 19:15:00  回复该评论
  • 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688个工业生产性项目,涉及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电子、建材、能源等多个行业。叙利亚哈马棉纺织厂、卢旺达水泥厂、秘鲁水泥厂、缅甸农机厂、刚果(布)水泥厂等一批项
  •  野欢海夕
     发布于 2022-07-08 18:10:18  回复该评论
  • 团有限公司刘明森 青岛昌隆文具有限公司郭瑞平 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应良俊 南京义乌小商品有限公司王 洋 亚龙纸制品(昆山)有限公司周小刚 浙江省文体杂品协会景华南 宁波三A 集团有限公司徐万茂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
  •  晴枙拒梦
     发布于 2022-07-08 13:01:45  回复该评论
  • 震,马达加斯加飓风,缅甸、古巴热带风暴,巴基斯坦洪灾等提供物资或现汇紧急援助;向朝鲜、孟加拉国、尼泊尔、阿富汗、布隆迪、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援外志愿者援外志愿者是指中国选派志愿人员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医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