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全面推进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本文目录一览:

体育运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

1、体育是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体育是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领域。

2、党的十六大报告针对体育事业未来发展战略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努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

3、体育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体育事业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体育深化了对人和自然的认识。体育以特有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和发展了社会文化。参加体育活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总人类学角度,与动员每次创造的新成绩都代表了人类对自身的一次重新认识。这一意义上讲,竞技体育犹如一个巨大的创造性实验室,不断探索通往人的生理顶峰的道路。体育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民族文化。 ——体育对经济的作用。体育能推动经济的增长。

简述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任务

一、加快卫生改革和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条基本原则不能变,坚持了这三条,就坚持了卫生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方向。

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人口多、人均经济水平低、社会保障能力差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必须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滞后,更不能把维护人民健康的责任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和居民。在任何情况下,卫生事业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 二、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任务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非典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属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必须靠政府组织推动,靠政府制订并落实预防、控制、救治和有效应对措施。降低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衡量政府工作效绩的重要指标。

(二)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主要包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维护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创造宽松环境,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既要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按照属地化原则,建立不分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关系,均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监管的机制,严格医疗资格准入,规范医疗秩序,强化医疗质量评价,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保证群众就医和用血安全。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纠正不正之风,减轻群众负担。

(四)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这四个方面是政府卫生工作必须承担的职责,但不是卫生部门一家可以完成的。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工作,有关部门应紧密配合,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第二、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第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第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第五、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第六,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七,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

我们应该如何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决定》虽然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表述文字不长,但是,字字讲改革、句句有力度,含金量很高,涉及的几个方面集中反映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新要求、新政策和新举措,明确了今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阶段的关键时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大投入,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13亿人,筹资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开始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始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便民惠民措施全面推开,多元办医稳步推进。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卫生事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公共财政投入向基层、农村和公共卫生倾斜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数量、学历、知识结构不断改善。

国民健康指标显著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健康利益。根据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3.0岁。截至2011年底,孕产妇死亡率为26.1/10万;婴儿死亡率为12.1‰。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有了较大改善,15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的住户比例提高到83.3%,农村地区提高到80.8%。两周未就诊比例农村居民下降到2011年的6.1%,城市居民下降到4.0%。

2010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政府预算和社会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5.5%、28.6%和35.9%,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改善。

  • 评论列表:
  •  忿咬千夜
     发布于 2022-07-10 10:02:42  回复该评论
  • 。 第五、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第六,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七,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我们应该如何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  泪灼命轴
     发布于 2022-07-10 06:41:45  回复该评论
  • 措,明确了今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阶段的关键时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
  •  柔侣溇涏
     发布于 2022-07-10 07:21:53  回复该评论
  • ,建立不分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关系,均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监管的机制,严格医疗资格准入,规范医疗秩序,强化医疗质量评价,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保证群众就医和用
  •  余安渊鱼
     发布于 2022-07-10 00:54:50  回复该评论
  • 的工作,有关部门应紧密配合,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第二、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第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