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 2、东北大学新增6名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这意味着什么?
- 3、沈阳工学院在国家的任可度怎么样?
- 4、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刘长春的事迹?
- 5、体育主要事迹
- 6、对于沈阳体育学院,你有哪些了解?
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简介: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于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1999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培养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专科学生(学院代码12591),是省内一所培养和造就优秀运动员及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的体育院校,学院设有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训练和科研实践,各个方面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设有球类、柔道、摔跤、游泳、举重、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9个运动项目24支运动队,先后培养出王军霞、孙福明、丁美媛、王楠等世界著名运动员,共培养出14位奥运会冠军;56人151次获得世界冠军;119人220次获得亚洲冠军;1216人获得1067次全国冠军,为国家和辽宁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竞技体育人才,被国家体育总局誉为“金牌工厂,冠军摇篮”,曾经多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单位”。 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东临东北大学,西接环城公路,与浑河乐园南北呼应,学院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拥有7741平方米的教学楼两栋,1.062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3884平方米的学生食堂,6.415万平方米的各种现代化运动场馆,如游泳馆、体操馆、篮排球馆、网球馆、足球场、田径场等;学院设有计算机中心、语音室、生理解剖实验室、按摩室、图书馆、资料室,并配备有必要的教学设施,可供近2000人住校脱产学习和训练。 多年来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特色办学的道路,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办学效益、培养质量、教学条件、管理模式、制度建设诸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学院非常重视素质教育,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数十名优秀教练员曾分期执教各级国家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和双师型教师15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讲师22人,助教9人,能够较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我院还聘请沈阳体育学院、东北大学等学校著名教授担任部分课程的授课任务,带动了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学院实行了奖学金制度,在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与省劳动厅,省体育局和市体育局联办,请专家讲学,通过技术鉴定为学生办理按摩、田径裁判、足球裁判、篮球裁判、排球裁判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学院实行规范管理,采取奖优、罚劣措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为了方便学生生活,学院不断完善后勤服务体系,为学生公寓的每个房间配备了电视、电话、桌椅和衣柜等设施。校园环境整洁、安全、有序。学院还经常开展演讲比赛、才艺表演、书法、征文、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校园文化有声有色、异彩分呈,整个学院充满了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为了满足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2001年开始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我院先后与辽宁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大学共同协商,建立了“专升本高架桥”。6年来,我院毕业生升入上述本科院校继续学习累计168人,录取率居各学校之首,未专升本的学生就业率达到75%以上,由于我院特色的教学、严格的管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2006年专升本计划中沈阳体院定向招收我院毕业生30人,更充分证明了我院雄厚的办学实力。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在新的世纪里,学院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乘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之东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谨遵“团结、拼搏、创新、奉献、文明、求实”的校训,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册资本:6915万人民币
东北大学新增6名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学校可以对优秀的人才放宽要求,其次是学校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再者是学校希望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学校可以对优秀的人才放宽要求
首先学校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放宽对优秀人才的学历要求标准,主要的目的是不像让优秀的人才流失,东北大学是名校,但是连本科学历的老师都愿意招收,这就足足说明了东北大学对于人才的选拔有着不一样的制度,更多的时候是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去分析,而是更多地去吸收接纳更多的社会各界优秀人才的到来。
二、学校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才
其次是学校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才,毕竟学校之所以会降级来选拔优秀的人才,主要的原因还是跟学校本身想要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有关,东北大学更多的时候更多的时候看的是老师本身的一个教学经验,与教学的方法还有教学的耐心,并且摒弃了对于学历成分的偏见,所以东北大学不仅是一所好大学,同时也是一名好雇主。
三、学校希望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再者是学校希望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社会贡献,通过为6名本科学历的老师创造工作岗位,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这样子对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这样子可以给哪些学历不是很高的老师充足的信心,对于众多教师的职业人生发展也是有促进的作用,毕竟选拔人才不光要看学历,同时还需要看当事人本身的一个能力。
东北大学选择这6名本科学历老师的核心原因:
本身的教学经验丰富,自身的工作能力强,并且教学的方法非常有效,教学的过程还非常有耐心。
沈阳工学院在国家的任可度怎么样?
沈阳工学院在国家的认可度,
一般般。
和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比较,
是没办法比。
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刘长春的事迹?
刘长春(1909~1983) 11月出生于辽宁大连河口(今甘井子区凌水镇河口村)。9岁丧母,10岁时全家迁往沙河口小刘家屯。从小爱好体育。上小学时以100米11秒8和400米59秒的成绩,创造了大连小学生中、短跑最新纪录。刘长春在学期间性格顽强,发奋要在田径跑道上创造好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由于家庭生活拮据,仅读一年中学,便进一家玻璃厂当画工。由于他体育天资条件好,短跑成绩优秀,1927年12月,东北大学体育部部长孙庆博让他入东北大学体育系学习。从此,他和体育事业相伴终生。
1928年7月,刘长春在哈尔滨“东北大学与俄侨田径对抗赛”中,一举夺得100米和200米两项冠军;1928年10月19日,他参加中、日、德三国在东北大学举行的田径对抗赛,以10秒7的成绩破全国100米纪录;1930年4月,在中国第四届全运会上,获100米、200米、400米三项冠军。在以后国内的体育比赛中,他保持100米10秒7这一成绩达25年之久,被誉为中国短跑名将。1932年7月6日、7日上海新闻界、体育界及团体,为刘长春饯行,将近2000人场面热烈。7月8日,刘长春及宋君复自上海搭乘邮轮,出发前往美国洛杉矶展开中国奥运首航。
邮轮经过神户时,有日本记者上船采访,询问刘长春是否代表满州国参加奥运会,刘长春立即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代表大中华民国」。不久邮轮邮报员送来一封电报,是日本体协致满州国参加奥运代表选手一路顺风大获胜利的电文,刘长春生气回答,「船上只有中华民国的代表,没有满州国的代表」,并将电报退还。经过21天海上行程,邮轮在7月29日抵达洛杉矶,受到筹备会人员及侨胞热烈欢迎。筹备会人员以警车开道,将两人送到选手村。
“九·一八”事变后,刘长春随东北大学入关到北平(今北京)。1932年,日本当局许以高官厚禄,要他代表“伪满”参加第10届奥运会,妄图利用他的成就提高“伪满”声誉。5月,他在关内《大公报》上发表声明,拒绝代表“伪满”参加奥运会。他此举受到张学良将军的赞赏。之后,张学良将军共出资1600美元,派他代表中国首次正式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成为中国参加世界级运动会的第一人。翌年,在南京举行的中华民国第五届全运会上,他冲破种种干扰和阻挠,高举辽宁省代表队的大旗阔步进入会场。在这次运动会上,他继续保持100米10秒7的全国纪录,夺得冠军。
1932年冬,北平成立“东北体育协进会”,刘长春任总干事。为唤醒全国人民“不忘日本铁蹄下的东北4千万同胞”,支持抗日救国斗争,他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8年3月,刘长春在长沙失业,并离开了体坛。1942年2月至1945年5月,任北京师范大学讲师。期间,他被日本殖民当局以“反满抗日”罪关进监狱,囚禁月余。1946年5月至1948年1月,任沈阳中正大学讲师,辽宁省训团视导。1948年8月至1949年2月,任北京东大体育系副教授。1949年3月至1950年8月,任长春师范大学副教授。1950年8月至1983年3月,任大连工学院教授。
刘长春从事体育教育40余年。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贯严于律己,坚持求实精神,重视加强体育基本功训练和“示范动作规格化”,倡导启发式教学。他说:“一个学生、一个运动员只有吃大苦,有拼劲,将来才能有成就”。
刘长春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委员、中华体育总会常委、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体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主要著作有《短跑运动》一书。
1983年3月21日,刘长春不幸逝世,终年74岁。
体育主要事迹
宋君复,浙江绍兴城区小坊口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进私塾读书,两年后转入浸礼会所办小学求学。毕业后考入杭州蕙兰中学。民国五年(1916),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先在柯培大学学物理,毕业后,因感我国体育之幼稚,又进入美国麻省春田学院专攻体育。回国后,执教于蕙兰中学,从1926年起,历任沪江大学、沈阳东北大学、xx大学、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教授。
作为中国第一批体育专家,著名体育教育家,宋君复一生致力于中国体育的发展壮大,在xx大学执教期间,分别于1932年、1936年和1948年征战第十届、十一届和第十四届奥运会,成为旧中国唯一一个参加过三次奥运会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副院长。1964年,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同年,又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作有《体育原理》、《刘长春短跑》、《女子篮球训练法》、《女子垒球训练法》、《第十届世运会各国著名田径选手电影姿势图》等。
宋君复曾经两次担任xx大学体育系主任,第一次是1932-1937年,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东北大学迁址后,宋君复来到青岛,出任国立xx大学体育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宋君复离开xx;第二次是1946-1949年,宋君复再次出任xx大学体育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宋君复前往北京,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后成为北京体育学院系主任、副院长,于80岁高龄去世。对于宋君复在国立xx大学执教时的评价,田广渠(原《新山大》编辑)认为,“他和众多名师如老舍、梁秋实、童第周、王普、傅鹰等共同托起山大的辉煌”。
一、宋君复三次征战奥运会
1、第十届奥运会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教育部以国难当头为“由”,拒绝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的中国奥委会)的要求,宣布不派运动员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但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却要派遣东北选手刘长春、于希渭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这立即引起了进步力量和体育界人士的愤怒和抗议。
原任东北大学体育科教授的宋君复,此时刚从沈阳到国立xx大学,而刘长春是东北大学体育科的学生,两人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老师宋君复的强烈感召下,刘长春在《体育周报》上发表声明说:苟于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
后来,中国体育协进会将计就计,在宋君复等人的精心运作下,以刘长春为唯一运动员组团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派遣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当时,中国代表团正式成员仅有三人,分别是领队郝更生、教练宋君复和运动员刘长春,而代表团的实际领军人物正是宋君复。大赛闭幕后,宋君复与刘长春应世界青年大会的邀请,参加了主题为“九一八事变”的演讲。为了这次演讲,宋君复彻夜准备发言材料。在演讲时,他慷慨陈述,揭露“九一八事变”真相,澄清了许多问题。他那流利的英文让与会者陡生敬意。
2、第十一届奥运会
1935年,宋君复奉命筹备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次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崔乐泉在《中国近代体育史话》(中华书局1998年3月第一版)一书中这样记载:“1935年7月10日~8月20日,在青岛xx大学还曾举行过‘全国体协暑期训练班’。这个训练班是为迎接第十一届奥运会而进行的运动员集训。可见,这类短期训练班多是作为一种临时措施而举办的,它在当时培训体育师资及其他体育专业人才方面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当时宋君复备战十一届奥运会的集训场地旧址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区,在现已翻新的运动场外,树有一块纪念碑石,上刻有“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训练场地旧址”字样。1936年,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共有69名运动员,他们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自行车、拳击、篮球和足球6个大项的比赛,刘长春再次入选。宋君复对篮球运动颇有研究,除了辅导刘长春以外,还担任了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篮球队指导。在紧张的训练过程中,宋君复又接到通知:他获得了国际篮球裁判资格,至于在这届奥运会上他是否担任篮球比赛裁判,并没有找到记载。
3、第十四届奥运会
1948年,旧中国最后一次组队参加伦敦奥运会,宋君复与王正廷、马约翰、董守义等7人组成遴选委员会,全面负责中国代表团的组建工作,同时出任篮球遴选委员会委员,并作为中国篮球队教练,前往英国伦敦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
二、宋君复与中国首座奥运体育场
1931年,从洛杉矶回国后,宋君复深深意识到了中国体育的落后。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在中国建造一座五星级的体育场,这是宋君复在留学美国期间就有过的梦想。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期间,奥运会主会场的建筑给宋君复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修建一个具有奥运特点的体育场,就成为他的一个心愿。可以说,没有这个“有心人”,就不会出现中国第一座“奥运”体育场,也就不会有青岛体育场。
1933年将要在青岛召开第17届华北运动会,这使得宋君复意欲建造一座“奥运样式的体育场”的设想水到渠成。是年6月末,由宋君复提供图纸,耗资19万余元费时4个月的青岛第一体育场在汇泉湾建成了。当时宋君复设计的青岛体育场,围墙呈锯齿堡状,气势磅礴,是洛杉矶体育场在“海外”的唯一缩小版。1933年7月,这座著名的奥运建筑正式投入使用,占地76000平方米,可容观众16000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中国体育发展影响深远。
当时宋君复从洛杉矶带回青岛的体育场“蓝图”,目前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宋君复将洛杉矶体育场临摹下来带回青岛;另一种说法是宋君复带回的就是体育场图纸。青岛体育场与洛杉矶体育场的式样完全相同,只是按原版四分之一缩建而已。
有研究专家认为,仅仅凭借现场临摹,是无法完成建筑的巨细的,更难以掌握从整体中缩小;建筑不仅仅是直觉艺术,仅用临摹根本无法完成。因此,宋君复极有可能是先寻找到了洛杉矶体育场的图纸,才有可能“按图索骥”,但其背后的周折,后人已无法得知。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体育场采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跑道——400米篮曲式跑道,直道8条、弯道6条,它是由德国人涤木博士创造的,它的出现给国内“直来直去”的跑道作了终结,是一场“跑道革命”。
青岛体育场建成后,立即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体育场。此后,国内许多重大赛事都在此举办。1933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华北运动会上,刘长春以辽宁选手身份在青岛体育场参赛,夺得了100米和200米两项冠军,证明他的确达到了国内短跑“顶尖”水平。这个体育场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新中国成立后称为青岛第一体育场。后来,在原址上重新改造,现在为天泰体育场,被用作青岛中能足球队征战中超的主场。
对于沈阳体育学院,你有哪些了解?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选择体育专业就读,其实小编觉得这是个人的选择,而且现在国家也比较强调发展体育事业了,所以大家如果选择就读体育专业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未来应该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对于沈阳体育学院,你有哪些了解呢?
一、沈阳体育学院的介绍
其实国内比较知名的体育学院也非常的多,沈阳体育学院是一所一本院校。沈阳体育学院是辽宁省的一所体育类本科院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所以从这里大家也能够看出来沈阳体育学院的内部资源和背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学校原来的名字其实是叫做东北体育学院,这个学校在1954年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在1956年的时候才正式更名为沈阳体育学院。所以这个学校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
二、沈阳体育学院的基本信息
小编在网络上也搜索了沈阳体育学院,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达到了1688亩,学校设立有13个教学训练和学术研究机构,并且有17个本科专业,学校设立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在学校的教职工有728米,专任教师有522人,这所学校的办学性质是公办大学,学校的类别是体育类,学校的特色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并且是省部共建高校,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三、结语
沈阳体育学院的历史沿革也是非常悠久的,在这里就能够看出来沈阳体育学院的一系列发展过程,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是非常好的,包括了体育教学学院和运动训练学院等等,学科建设水平也是非常不错的,辽宁省重点建设一流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