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表象训练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有哪些?
所谓的表象训练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大脑思维活动的强化, 将所学的动作图像在大脑中重复出现, 从而使动作在脑海中进行强化和巩固, 并根据脑海中的动作图像进行反复练习。表象训练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更为实用, 弥补了大学体育课时较少的缺陷, 可以帮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体育教学。
一,表象训练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
(1) 表象训练法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乒乓球运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对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乒乓球很难进行控制, 所以学生很难进行力度以及距离的把握, 如果经过多次训练还不能掌握, 学生就会出现沮丧失落的心情, 甚至丧失学习的动力。表象训练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动作分解教学找出自己的差距, 完善动作, 提高动作的标准性, 从而稳定学生的情绪, 重拾自信心。
(2) 表象训练法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应用
在初期对乒乓球的学习, 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表演, 学生对乒乓球的技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学生一般通过观察教师的肢体动作来进行模仿训练和学习, 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并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该阶段学生可以利用表象训练法对学过的基础动作进行巩固, 从而使动作之间的衔接连贯, 为下一阶段动作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表象训练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乒乓球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应该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表象训练法的时间变量以及表象的角度, 在对动作进行分析讲解, 示范时要保证讲解的正确性以及层次性, 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保证动作的标准性。在运用表象训练法时要注意时间的把控, 将表象训练法与实际练习相结合, 不能忽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实际的技能训练是表象训练法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条件。为学生在表象训练中提供合适的外部环境, 只有当外部环境与身体条件达成一致时, 更有利于表象的建立, 比如保持身体稳定放松,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运动员的表象训练如何才能有效?
根据动作表象种类和训练内容的不同,以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划分五种不同表象训练内容。
1、Motivational—Specific(MS):将某一特定目标或行为视为表象对象,例如,参加某一场国际大赛,在出场时受到观众的欢呼,和此时的心理活动情景表现。
2、Motivational General—Mastery(MG—M):表象对抗类项目心态的恐惧或怯场等。例如参加对抗性较强的重竞技项目、拳击、摔跤散打等,知道下一个对手实力很强,自身此时的心态表现。
3、Motivational General—Arousal(MG—A):表象心理活动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比如乒乓球比赛中,接下来的比赛必须打赢,教练员所施加的压力,对自身心态造成的影响,此时的压力、焦虑、唤醒等。
4、Cognitive Specific(CS):将某一特定动作视为表象对象,例如,体操比赛中高分值动作,跳水比赛中高难度动作等。
5、Cognitive General(CG):将某一战术运用视为表象对象,例如篮球比赛中的进攻战术,足球比赛中的防守反击战术等。
扩展资料
提高训练有效性的条件:
1、在放松的前提下进行。
2、训练时唤起的应是正确的而非错误的或扭曲的动作形象,以便巩固正确动作或改进动作。每次训练的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2秒~5秒,也可以稍长,但不宜过长。该训练可应用于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或竞赛),以及外语、文艺等技术性学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象训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象训练法
体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表象训练”?
体育运动是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物理学解释】
跳出人的思维看,运动可以被解释为频率的变化,而在人仅表现为对于光频率感应。
1、旧经典力学的表象定义为:运动是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2、能量学的表象定义为:运动是主体物质与前进方向的相邻物质间相互交换位置的行为和现象。这种与前进方向的相邻物质之间的位置交换会受到前面方向上的物质的阻力作用。
当前面物质相互间的结合力很小时(或者被交换的对象与运动的主体之间的质量或者质量密度相比)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时,那么这种物质间交换位置所带来的阻力就可以忽略不计,否则,这种与前进方向物质间的交换位置所带来的阻力则是不可忽略的。当物体完全处于绝对真空状态时,那么物体在绝对真空状态下的运动就成为无阻力运动,因为这时在它的前进方向上已不存在阻碍它的任何物质,这就是经典力学中所言的运动的定义的实质,是在绝对真空条件下的纯粹的位置变化现象。
而当没有物质之间的交换位置的阻力的作用时,运动主体也就不会受到前进方向的物质的阻挡,此时的运动主体才是真正的无阻力运动。所以,经典力学对运动的定义只适合于绝对真空状态下的运动情况,不适合于在非真空状态下的情况。所以,在客观实际中,世界中的运动又必然存在和分为有阻力运动与无阻力运动。因此,经典力学对运动的定义不具备一般意义!
3、能量学的本质定义为:运动的本质是运动主体的能量的活动现象。具体地说就是运动主体所具有的能元的数量的得失变化。这个定义包含了有阻力运动与无阻力运动。
能量活动是指运动主体的能量的得失,也就是能量元的转移或者转化活动。
同时,我们还不难看出,物体运动的过程就是能量的活动过程。比如,一辆汽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的过程中,汽车的发动机从启动运转到停止,发动机能量的活动伴随着运动过程的开始到运动过程的结束而结束。这就说明主体的运动过程实际也就是能量的活动过程,两者是同步同时进行的,没有先后之别,不论什么原因能量活动总是在进行,直到运动过程的结束。
什么是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被当代一些运动心理学家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表象训练法就是指家长或者老师让孩子主动地在头脑中想象出各种各样具体情景或者自己的各种各样表现的心理训练方法。表象训练除了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外,还可以提高孩子具体的学习成绩。
下面“木块练习”是常用的训练注意力的表象训练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想象有一块四周涂上红油漆的木块,就象小孩玩的积木,有六个面。
①、用刀将它横切一刀,一分为二,想一想,这时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②、再用刀纵切,二分为四,这时又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③、再在右边的两块中间纵切一刀,四分为六,这时又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④、再在左边的两块中间纵切一刀,六分为八,这时又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⑤、再在上面四块中间横切一刀,八分为十二,这时又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⑥、再在下部四块中间横切一刀,十二分为十六,这时又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注意:做这种练习时注意不要用数学推算的方法计算答案,而只能凭表象来操作。
记录提出问题结束至做出正确答案的时间,以次作为训练成绩。
什么是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被当代一些运动心理学家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表象训练法就是指家长或者老师让孩子主动地在头脑中想象出各种各样具体情景或者自己的各种各样表现的心理训练方法。表象训练除了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外,还可以提高孩子具体的学习成绩。
下面“木块练习”是常用的训练注意力的表象训练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想象有一块四周涂上红油漆的木块,就象小孩玩的积木,有六个面。
①、用刀将它横切一刀,一分为二,想一想,这时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②、再用刀纵切,二分为四,这时又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③、再在右边的两块中间纵切一刀,四分为六,这时又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④、再在左边的两块中间纵切一刀,六分为八,这时又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⑤、再在上面四块中间横切一刀,八分为十二,这时又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⑥、再在下部四块中间横切一刀,十二分为十六,这时又有几个红面?几个木面?
注意:做这种练习时注意不要用数学推算的方法计算答案,而只能凭表象来操作。
记录提出问题结束至做出正确答案的时间,以次作为训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