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高中体育个案分析(高中体育个案分析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成为一名特长生,以此为跳板,进入到更好的大学学习,并成为一名专业性人才。大部分的体育特长生进行体育训练是以升学为目标,所以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训练与其他的体育运动员的专业训练有着很大的差别。

一、体育特长生现状分析

据调查显示,现在参加体育高考的特长生,大部分都为文化课成绩较差,如果单纯只通过文化课考试无法考上更好的大学,进而选择成为特长生才加体育考试。他们大多数的身体素质也和一般学生一样,抱着尝试的心态投入到了特长生的大军中。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没有特长领域,在体育方面可谓是一片空白。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难以把握好准确的方向,但从好的方面说,这样的学生往往可塑性比较强。

二、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

1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想保证高中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在人们的固有思想里,体育生是一个不容易被管教的学生群体,往往在他们中间会诞生许多问题少年违反校规校纪,做着不属于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事情。高中阶段是人生过程中的青春期,大都比较叛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都会日渐成熟,身体各项机能也处于成型阶段。所以这个时候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这一阶段要狠抓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发现问题,采取正确的途径,及时解决,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协调好文化课和专业课关系

单是专业课的学习往往不够,因为只拥有良好的专业课成绩,就失去了当时成为特长生的初衷。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学生的日常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尽量不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专业训练。专业课老师也要督促学生日常的文化课学习,和文化课老师相配合,保证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体育专业课成绩共同提高。只有文化课和专业课共同发展,才能塑造出一名合格的体育特长生。因为特长生在学文化课的同时也要学习专业,学业压力就较其他学生而言大了许多,这就要求老师协调好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取得优异的成绩。

3 保证专业训练的全面、多样化

体育老师要保证体育专业训练的全面多样化,比如对所有项目的体育特长生都进行多种项目的体育训练。现在大多数高中都对体育特长生的训练都采取简单粗暴的针对性力量型训练,比如说对于田径选手,就是无休止的跑步训练。高中学校应该对体育特长生展开多方面的训练项目,而不是只是进行单一的训练,比如,可以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仰卧起坐、俯卧撑、直膝跳、蹲跳、引体向上、高抬腿等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每一项不同的训练项目都可以帮助体育特长生训练不同的身体部位,给学生展开全面的专业化训练。而且多样化的训练项目可以帮助训练拥有更好的效果,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体育特长生。

4 制定训练管理制度和计划

据调查,大部分体育特长生的都比较贪玩,好动,对于老师而言管理上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来制约管理特长生,对于日常的学习、训练都要有相应的明确规定,同时加强和学生及班主任的沟通,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现状。教师也要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寻找真正适合学生的科学训练方法,有针对的实施到不同的学生身上,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5 注重训练结束后的饮食等

饮食的均衡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而对于体育特长生这种需要高强度训练,高消耗的群体而言,饮食的搭配显得更加重要。在饮食的选择上要多食用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绿色食物,多吃蛋白粉等有助于增加肌肉的食物,让营养跟随日常的消耗。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强健的体魄是一切得以实施的前提。

三、总结

大部分的体育特长生进行体育训练是以升学为目标,所以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训练与其他的体育运动员的专业训练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不能将所有的经历都放到专业训练上,体育特长生还有很繁重的文化课学习,这就导致他们的专业训练时间短,整体学习任务较为繁重。为了提高其综合素质,要对体育特长生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协调好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保证训练的全面多样化,制定相对应的训练管理制度,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为学生以后打好基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特长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良好的进步。

求一篇中学开展篮球运动的调查分析与研究的问卷

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的精神,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实施“必修+选修”的教学模式。我校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在高一年级的下学期开始进行选项走班制的教学模式,学校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以及体育设施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健美操、乒乓球6个项目的教学,由学生自主选项进行重新编班教学。通过对高二年级篮球选项分层教学的调查分析表明,在篮球实施选项分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当前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班级人数多,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悬殊;教师的专项水平低,场地器材不足;学生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学生层次分明,教师的教法单一;教学分层与评价不一致等,很多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很难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阻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为解决这一矛盾,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和锻炼,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更好地完成体育课的学习任务,在教学班的划分上应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层次性、发展性,实施分层次教学,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选择篮球模块进行分层次教学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因为篮球运动是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篮球运动的教学内容丰富,易取材,它既是身体素质的练习又有技术动作的教学,既有个人能力的培养又有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在学生中具有丰富的活动群体,可以作为分层次教学的典范,同时也为其它模块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注重学生的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2、因材施教理论

从学生的生理、体能和个性特征等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在总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下,建立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使不同的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特长都得到充分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分层次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衢州高级中学高一男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把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真实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研究。

2、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更好地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提升。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索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2000年第二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关于大学生“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以及2001年体育教学杂志上〈〈浅谈分层教学〉〉中都提出了分层次教学模式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本课题研究值得借鉴的经验。但在中学选项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缺乏实践经验和指导。

五、课题的研究预期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本课题研究中所体现的各种思想观点,能够为一线教师所接受,并能在现实中具有可操作性。

2、通过研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水平线上得到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

3、通过研究,不断扩大教师参与研究的队伍,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对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篮球选项课教学进行调查。分析在篮球选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如选项之后是否分层以及分层的依据和标准,各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等,为高一篮球模块分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实施分层分班的方法。

从调查的情况看,现在的教学模式大都采用平行结构教学,即一个班级、一个标准、一种教法、一种考核标准。在分班时只采用随机分组进行编班,这实际上一种多层次的学生一刀切的教法,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加剧,因为同一个班的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教师很难顾及到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告诉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因素对学生进行专项成绩的测评和技评,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师资力量划分几个层次的教学班。在分层时应遵循多维性、自愿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确分层教学的目的,了解分层教学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作些调整,合理进行升降,消除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

3、根据各层次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层次篮球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

备课组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教师要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制定分层教学方法。各层次的教学班的学习目标、教材设置和教学方法应区别对待,重视适宜性和针对性,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释放他们的能量。而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大家同在一条起跑线上,消除由于运动水平的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各尽其能,为实现自己的锻炼目标而努力。

教师在制定该人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时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习小组的教学目标。

4、制定各层次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环节。根据不同层次篮球模块教学目标与要求,结合教学大纲规定的考核办法,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由于分层次后,各层次差异悬殊,同一标准和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将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调整。内容上,高层次学生适当增加难度,而低层次学生可适当降低难度。使所有的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目标递进,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

六、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准备阶段:2008年1月

学习相关理论,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组建好课题团队,提交课题立项申请表和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8年2月——2008年12月

内容:在高一阶段的下学期,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问卷等,确定分层次教学的内容、项目、考核,研究和探讨有关理论。课题组成员培训。做好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个案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整理资料、数据收集等工作。提炼教学经验,汇总实验材料,撰写课题调查研究报告以及相关论文。

(三)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3月

内容:按实际方案进行总结,收集整理研究论文,撰写教案,研究成果鉴定,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组组长:郑水福 操作实施研究方案,汇总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姜小凤,苏建宏、赵光民具体负责学生的调查研究以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王菊红 顾问,具体负责课题操作经验的指导和理论的指导。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我校篮球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从高一男生选项调查统计看,选篮球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0%,其中篮球选项班要同时开设两个班甚至三个班,为本课题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提供基础。同时我校高一任课教师中有篮球专业的教练员和喜爱篮球这项运动的年轻教师,为本课题实施分层教学的开展得到有力保证。也得到了体育组、学习教务处、教科室和市教研员王菊红老师的大力支持,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1、篮球模块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制定

2、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3、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有哪些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内容:

(一)简介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及锻炼价值

(二)学习脚内侧踢、停球技术

(三)教学比赛二、教材分析:

足球是趣味性与竞技性强,体能技能与团队意识要求高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足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和思想品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足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选修教材。足球运动由于技术动作多样,攻防频繁,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高中学生喜爱。通过足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我要高中体育课改教案

一、课的内容:

省编教材高中二年级篮球中的反弹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课确定,反弹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二、教材分析:

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选择运球、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难点是传接球的准确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科为第3课次,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为第4课次的起草野跑作好准备。三、学情分析:

本科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40名男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7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反弹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五、教法设想:

1、反弹传接球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反弹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图形跑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六、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七、教学流程:热身→运球进场、球操(音乐伴奏)

↓ →教:提问、要求、巡视

主教材 ∣

(反弹传接球)→

∣ ∣

∣ →学:听、练、论、创、演。

辅教材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讲评练习。

(耐久跑) → ∣

∣ →学:图形跑练、定时跑练、反馈评价。

整理 ———→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下课 ———→ 回收器材。八、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偏上,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提取码: bfkh

  • 评论列表:
  •  颜于南殷
     发布于 2022-08-16 06:02:38  回复该评论
  • 体育课的学习任务,在教学班的划分上应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层次性、发展性,实施分层次教学,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选择篮球模块进行分层次教学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因为篮球运动是学生最喜爱的
  •  森槿倾酏
     发布于 2022-08-16 11:06:07  回复该评论
  • 理有关资料,组建好课题团队,提交课题立项申请表和研究方案。(二)实施阶段:2008年2月——2008年12月 内容:在高一阶段的下学期,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问卷
  •  夙世只酷
     发布于 2022-08-16 15:03:34  回复该评论
  • 质差异悬殊;教师的专项水平低,场地器材不足;学生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学生层次分明,教师的教法单一;教学分层与评价不一致等,很多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很难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
  •  余安情授
     发布于 2022-08-16 16:44:53  回复该评论
  • ,汇总实验材料,撰写课题调查研究报告以及相关论文。(三)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3月内容:按实际方案进行总结,收集整理研究论文,撰写教案,研究成果鉴定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