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安丘的风景名胜
- 2、体育场的跑道一圈多少米
- 3、延津县城关镇的基本情况
安丘的风景名胜
1、青云湖休闲度假乐园
青云湖休闲度假乐园是安丘——国家级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主景区,占地总面积800公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依托汶河自然与人文景观,充分利用大湿地、大水面、大森林、大绿地以及金色沙滩的巧妙围合。
以人为本、以绿为轴、以生态为主线,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生态科研、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高档次旅游区。
2、青云山民俗游乐园
青云山位于安丘城东,是沂蒙山余脉。东北西南走向,半绕安丘城。山体起伏,地貌原始。山顶有旱不涸、涝不溢的安丘“八大景”之一的海眼井。接云寺、观星台、揽月塔遗址亦尚在。
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占地3000亩,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国际风筝都――潍坊市南28公里,是一处突出民俗文化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
3、青龙湖水利风景区
青龙湖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境内,是清乾隆二十年(1761年)黄河决口时留下的一处自然湖泊。湖水面积2200亩,蓄水量300万立方米,南北长6.5公里,平均水深2米以上,最深处可达8米。因水深色青,南北狭长,宛如巨龙,故称青龙湖。
该湖周围蒲苇丛生,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舟行其间,修蒲柔伏,长苇沙沙,浆声相间,笑语互听,由于蒲茂苇密,难觅人影。出苇荡,入荷间,碧绿赏心,悦目花红,荡漾糊面,波光落霞,时与水鸟相嘻,垂钓岸边、心静神游,常同游鱼共欢,此时此景会让你融归自然,流连忘返。
4、五龙山旅游风景区
五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法库城西30公里处的丁家房镇,距离沈阳70公里,景区面积1548公顷,是由五条脉络组成的环型山脉,包括五龙山、朝阳洞山、龙怀山诸山,为沈阳地区名山之一。
2000年被确定为沈阳市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AA级景区, 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五龙山由北向南依次由麒麟峰、鹰嘴峰、兵营峰、南天门、唐王峰组成,恰似五条昂首腾空的蛟龙翻云覆雨,故称五龙山。
5、庵上石坊
庵上石坊坐落安丘市西南35公里的清代道光九年中。建于清代道光九年(1829年),是为庵上村马若愚妻王氏所建的节孝坊,为极为卓绝的石雕的艺术建筑。1992年,由山东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庵上石坊顶有12条垂脊,每条垂脊角的上、中、下部都刻有1只昂首眺望的龙头,共36只。在次楼匾的下边,还有4幅谐音吉祥祈福动植物图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丘
体育场的跑道一圈多少米
一般是一圈400米
第一 87×2+2×3.14×(36+1.2×0) =400
第二 87×2+2×3.14×(36+1.2×1) ≈408
第三 87×2+2×3.14×(36+1.2×2) =415
第四 87×2+2×3.14×(36+1.2×3) ≈423米
第五 87×2+2×3.14×(36+1.2×4) ≈430米
第六 87×2+2×3.14×(36+1.2×5) ≈438米
第七 87×2+2×3.14×(36+1.2×6) ≈445米
第八 87×2+2×3.14×(36+1.2×7) ≈453米
小学一般都是200 米跑道: 弯道半径 16.7 米,直道段长 46.8 米,共 4 道,分道宽最小为 1.22 米,最大为 1.25 米,分道线宽 5 厘米,所有分道宽应相同。
中学一般都是标准跑道全长 400 米,跑道的弯道是半圆形,而且最内圈的半径是 36 米,每条跑道宽 1.2 米,现有 8 个跑道。
跑道内圈周长400米,其中弯道半径应为36.5米,直道要沿南北方向避免太阳位置低时的炫目影响。弯道应有8条跑道,每条跑道宽为1.22米,直道有10条跑道。
跑道内侧安全区域不少于1米,外侧最好也有1米的安全区,起跑区最少3米,冲刺缓冲段至少17米。跑道左右倾斜度最大不得超过1:1000,跑的方向上的向下倾斜度不得超过1:1000。
标准跑道全长400米,跑道的弯道是半圆形,而且最内圈的半径是36米,每条跑道宽1.2米,现有8个跑道。
扩展材料:
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它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
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塑胶跑道是由聚氨酯橡胶等材料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色彩,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力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
《合成材料跑道面层》国家标准于2011年12月5日批准发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由合成材料(包括聚氨酯)铺设的跑道面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塑胶跑道
延津县城关镇的基本情况
延津县地处河南省北部,隶属新乡市。辖12个乡(镇),345个行政村,县域总面积886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
近年来,延津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引资项目双带动战略,以工业强县和科教兴县为主导,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延津县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全国放心农资下乡试点县、全国绿色食 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河南省食品工业强县、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河南省扩权县,2003年、2005年连续两次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行列。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我县紧邻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南邻陇海铁路,新菏铁路和济东高速公路横贯全境 ,S307、S308、S226、郑滑公路、新长公路、新濮公路等六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织,实现了乡乡通省道,是河南省公路网密度最大、交通最便利的县之一。
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按照“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举全县之力,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建设了延津县产业集聚区, 初步形成了“一区两园”格局,即:延津县产业集聚区,下辖食品产业园和机械电子产业园。目前,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已被纳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其中食品产业园规划面积8.67 平方公里,建成区2.61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已形成以小麦专用粉、食用油、高档挂面、速冻食品、白酒饮品为主导产业的豫北最大的食品加工基地,初步形成了从原粮生产到精深加工到餐桌食品的产业链条,已跻身“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机械电子产业园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建成区3.8平方公里,已入驻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6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5家,已形成以机械制造、电子科技、生物医药、商贸物流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目前,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年实现利税3亿多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成为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引擎,我县也连年被评为新乡市对外开放先进县。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依托农产品资源、原有产业基础和产业集聚区等优势,做大做强了粮油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和机械制造四个支柱产业。目前,粮油食品加工行业已形成小麦-面粉加工-食品加工产业链和花生-油脂加工-花生酱加工-饲料加工产业链,小麦年加工能力已突破70万吨,油脂日浸出能力1000多吨,白酒年生产能力4万吨。纺织服装行业已形成棉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产业链,规模已达30万锭,服装及制品年加工能力近千万件(套)。化工行业已形成合成氨-尿素-精细化工产业链,年产氨联醇28万吨、尿素18万吨、甲醇18万吨、橡胶助剂5000吨、EPS泡沫塑料60万立方米。机械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5家。新良公司已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小麦专用粉加工能力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跻身全国谷物磨制行业50强,竞争力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5位;金粒公司已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全国首家注册了“金粒”牌优质专用小麦原粮商标;云鹤公司已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全省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中国驰名商标“陈克明”牌挂面持有人克明公司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高档挂面生产基地;豫飞起重公司生产的大吨位港口吊装机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已出口欧盟和日本等国家;慧联(新乡)电子公司开发生产的直径0.1mm以下的微型钻针出口欧美等国家;华信电机公司生产的调速电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两位;台冠(新乡)科技公司生产的贴片式半导体元器件,填补了省内空白。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探索建立了“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和“订单+期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成为国内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的典型,被称为小麦经济发展的“延津模式”,引起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重视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要媒体的关注。制定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发展规划,建立了30万亩金粒小麦生产基地、40万亩优质花生生产基地、8万亩特色蔬菜生产基地,15万亩“贡参”牌胡萝卜已获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今年6月,延津县4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的验收;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扶持发展了1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15家。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林地面积达36万亩,立木蓄积量220万立方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正大集团总投资4.2亿元的现代化生猪养殖、津都奶业公司总投资7600万元的奶牛养殖等一批养殖项目正在建设或已投入使用。县渔场和“天波”牌黄河鲤鱼被农业部分别认定为健康养殖示范场和无公害产品。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区建设方面,狠抓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城区道路30多公里,形成了城区“六纵六横”的路网结构和“一街一景”的街道景观。相继实施了人民公园、休闲公园、温州商业街、房地产开发、小潭僧固排综合治理、大觉寺文化广场等一批凝聚人心、提升品位的城市建设项目,以城南教育区、城西工业区、城中商业区和城北新区为主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一环三乡”(“新延快速路、迎宾大道、新长北线、省道226”发展环和榆林乡、小潭乡、王楼乡三个重点乡)为重点,按照“规划先行、示范带动、政策引导、整合资源”的总体思路,着力探索在传统农区、粮食主产区和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我县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窗口,并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县已启动建设了榆林乡榆东社区、榆林社区,小潭乡祥安社区,东屯镇东屯社区等18个新型农村社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1亿元,完成和在建住房2907座,拆除旧宅基1040亩、复耕560亩,已有590余户农民搬进了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立足公益、注重均衡,加大基础性支出,狠抓各项民生工程的实施,推动教育、体育、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先后实施了县博物馆、文体中心、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廉租住房、城区集中供气、县医院和中医院病房楼建设等一批民生工程。成功举办了延津县首届全民运动会,完成了县剧院维修改造,保护发掘了大平调、二夹弦剧种,分别成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关镇、司寨乡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建设了教育园区,普通高中历年高考成绩均位居全市前列;职业教育攻坚工作成效显著,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1:1,县职业中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并被列入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百所示范性学校;总投资2.5亿元的县职教中心正在积极筹建。医疗卫生全面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2%。先后获得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先进县、河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人口文化先进单位。积极推进平安和谐延津建设,组建了城区治安巡防大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连续三年获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