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武术长拳套路技法
- 2、现在的中国武术套路运动包括哪些拳术?
- 3、武术基本功套路
- 4、高考体育武术套路都有哪些拳法
- 5、武术套路基本讲解
武术长拳套路技法
传统 武术 中,套路练习初期多是分开来一招一招练的,让学习者体会运气使力,攻防技击的含义。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享 武术 长拳套路技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长拳”一词的由来
•“长拳” 一词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 .拳经捷要篇》中的“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明代程宗猷所著《耕余剩技. 回答篇》中载:“----长拳有太祖温家之类, 短打则有绵张任家之类。” 由此可见,明代就有了长拳的称谓,及太祖长拳和温家长拳等类别。所谓长是相对短而言,长拳则是相对短打而立名,正如明代唐顺之《武篇》所言:“逼近用短打,若远开则用长拳。”
(二)长拳的定义
1、长拳,又名北派拳,是将广泛流行于北方一带的查、华、炮、红、少林等具有腿法较多、拳势舒展、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共同特点的拳术统称为长拳。因此,民间有“南拳北腿”的说法。这里的“北腿”就是指流行于北方一带的“北派拳”, 即长拳。
2、长拳是沿用了明代长拳的称谓,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查、华、炮、红、少林等具有拳势舒展、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共同特点的拳术统称为长拳。
3、长拳是以查、华、炮、红、少林等拳种的动作为素材和基本技法为基础而创编的现代拳术。
(三)长拳的内容
长拳可分为两类,即传统长拳和现代长拳:
•1、传统长拳: 包括查拳、华拳、炮拳、红拳、少林拳等拳种。
•2、现代长拳:包括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单练套路又分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
(四)规定长拳
•规定套路是指由原国家体委及其组织机构或有关部门统一编制的套路。
20世纪50年代有初级长拳、乙组拳、甲组拳,以后又有少年拳、青年拳等。
1980—2000年,为1989年在北京举办的11届亚运会创编的第一套国际规定套路,其中就有长拳。近年来又有由国际武术联合会组织编写的最新国际比赛套路,其中也有长拳,其难度要求均有提高。
(五)自选长拳
自选长拳是现代武术竞赛的产物。武术竞赛规则对自选套路的动作数量、组别、规格和完成套路的时间都有统一的要求与严格的规定。
自选长拳的规定:至少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主要步型和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及不同组别的腿法、跳跃、平衡等动作。
自选长拳的发展方向:更加突出了对自选动作的规格化要求和套路的艺术性再创造,使其向“高、难、美、新”方向发展。
(六)现代长拳的运动特点
撑拔舒展、.势正招圆
.快速有力、灵活多变
,蹿蹦跳跃、闪展腾挪
起伏转折、腿法较多、
节奏鲜明、气势磅礴
长拳技法特点
(一)手要捷快
长拳对手法的要求是“拳似流星”,要快捷、有力。但不仅仅指拳的挥动要迅速,如迅雷不及掩耳,而且掌法、肩臂、手腕的运动也要如此。
运动中要在达到“拳似流星”,就必须做到肩臂松活,节节贯穿,使肩、肘、腕关节在运动时灵活顺畅。如冲拳动作,始于梢节,中节(肘)随,根节(肩)催,拳走直线,用力通达,拧腰、顺肩,急旋臂,贯于拳面。总之,方法正确是手法快捷的基础和保障。
(二)眼要明锐
长拳对眼法的要求是“眼似电”,要明快、锐利。长拳中的眼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动作密不可分的。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随视”,要求“眼随手动”;另一种是“注视”,要求“目随势注”。要做到运动中手法如流星般快捷和眼随手动、手到眼到,就必须有“闪电”般明快锐利的眼法变化。眼法变化不但与动作密不可分,而且与颈部的活动关系密切。随着动作的变化,眼法的左顾右盼、上瞻下视,颈部的灵活性用甩头变脸的快速应变能力尤为重要。注视则表现在动作意向上。长拳的动作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攻防意识,或攻或守、或进或退的意向不但表现在动作上,而且要体现在眼神的变化中,即使是静止时的拳势,也都含有伺机待动的意向,给人一种虽静犹动之感,正所谓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眼法则是表现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健,因此,眼法必须做到“眼随手动”“目随势注”、明锐似电。
(三)身要灵活
长拳对身法的要求是“腰如蛇行”,要柔韧、灵活、自如。身法在长拳运动中表现为闪、转、展、缩、折、弯、俯、仰等不同变化,这些变化多以腰为主宰。因此,身法要求“腰如蛇行”,一方面要求身法的变化不是程式化的东西,要像蛇行那样蜿蜒起伏,灵活多样;另一方面对胸椎的柔韧性要求较高,只有这样,动作才能显现出既柔顺又坚韧,柔则活,坚则挺,灵活有力、挺拔舒展的动作才能体现出长拳的风格与特点。
身法主要通过胸、背、腰、腹、臀五个部位来展现。一般由活动性动作进入静止动作时,多讲究挺胸、直背、塌腰、敛臀。运动中则要求“体随势变”,身法灵活。不同的动作采取不同的身法变化与手、眼、步、腿诸法的协调配合,才能达到“腰如蛇行”。
(四)步要稳固
长拳对步法的要求是“步赛粘”,要稳固。站定时要像脚步粘黏在地上一样稳固,不掀脚、不拔跟、不动摇。不受上肢、下肢和躯干活动的影响,还要给上、下肢和躯干活动提供必要的稳固条件和基础保障。此外,步法还要轻快活便。“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生动地道出了步法在长拳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只有做到步法稳固、轻快,才能达到下盘稳固动而不乱。以步快催动拳速,步到拳到,上下协调一致。
(五)精要充沛
长拳对精神的要求是充沛、饱满、贯注。充沛如江河怒潮,饱满如雷霆震怒,贯注如鹰视猎物。要显示出鼓荡的气势与“怒”的气魄。然而,“怒”是反映到拳势上,将气吞山河的精神和勇武的意识贯注于运动之中,将自身融入战斗的氛围之中,犹如擒龙打虎之势,精神饱满,气宇轩昂,惊天地,泣鬼神,而绝不是表现在横眉立目与龇牙咧嘴的凶狠怒面上。
(六)气要下沉
长拳对呼吸的要求是“气宜沉”,要气沉丹田。这是因为呼吸在长拳运动中关系着运动的持久性,也关系着劲力的催动,即所谓以气催力。长拳运动,结构复杂、起伏转折、快速有力,这些特点决定了长拳运动强度大,对氧气的需要量也较大。如果不善于掌握和运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的方式方法,就容易使气血上涌,使气息在胸间游动。气往上浮则内部空虚,空虚则气促,气促则吸氧不足,吸氧不足则力短,力短就会头晕恶心,面色发白,动作紊乱,难以持久,运动的平衡性也就遭到破坏。所以,运动时必须运用腹式呼吸,善于“蓄气”,这样才能使运动持久,才能保持运动的平衡。长拳的呼吸方法,除了沉气之外,还有“提、托、聚、沉”。这些呼吸方法要随着动作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但须始终遵循“气宜沉”的基本要求。同时,更要注意顺其自然,不能故意做作。
(七)力要顺达
长拳对劲力的要求是“力要顺达”。发力顺达是动作间衔接的必备条件,否则使动作僵硬、呆板、出现僵劲硬力,破坏动作结构与套路节奏。要做到用力顺达,须从明“三节”、懂“六合”入手。三节,以上肢来说,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以下肢来说,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用力顺序,如冲拳、推掌皆起于梢节,蹬脚、弹踢则发于根节。六合,是指手、肘、肩、脚、膝、胯六个部位的协调配合,掌握好“三节”的发力顺序和“六合”的协调关系,动作才会豁达流畅。
(八)功要纯青
长拳对技术的要求是“功宜纯”。这里的“功”是指长拳的技术及运用技术的技能与技巧。“功宜纯”是指要求功夫像炉火一样纯青。虽说这是虚拟与夸张的比喻,但确实是对长拳技术高质量的要求。拳谚说“功夫不到总是迷”,“功夫是练出来的”。要达到纯青的技术,首要的一条就是在技术规范化的前提下不断实践与探索,只有坚持练习,持之以恒,才能使体能与技能不断提高,使技艺不断升华,功夫与日俱增,逐渐达到理想的纯青境地。
(九)四击合法
“四击”指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四击合法指长拳中的动作方法要符合这四种技击法则。踢、打、摔、拿自成体系,各有各的具体内容与运动方法,踢法有蹬、踹、弹、点、缠、摆、扫、挂等,打法有冲、撞、挤、靠、崩、劈、挑、砸、搂、拦、抄等,摔法有踢、别、揣、拱、切、耙、豁、掏、刀、勾等,拿法有刁、拿、锁、扣、封、闪、错、截等。
长拳对踢、打、摔、拿具体内容的运动方法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即一招一势都要恪守“四击”法则,若背离这些技击法则,就不能真实地再现不同动作的攻防意义,也就失去了长拳技击动作的攻防意识与价值。
(十)以形喻势
长拳在运动时有动势、静势、起势、落势、立势、站势、转势、折势、轻势、重势、缓势、快势十二种态势。前人将此十二种态势以形象的比喻方法提示人们对长拳技术的追求,俗称“十二型”。
1、动如涛:运动之势。形容运动气势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滔滔不绝,激荡不已,富有韵律感。做到“动中有静”“动要有韵”。
2、静如岳:静止之势。形容静止时犹如奇峰迎面,稳如山岳。
3、起如猿:起跳之势。腾空跳跃时要象猿猴一样轻灵、矫捷。
4、落如鹊:落降之势。形容由高向下落的动作要像喜鹊落到树枝上那样轻稳。
5、立如鸡:单腿独立之势。形容从活动性转到静止性独立动作时,要像鸡在奔走中突然听到什么,立刻停步屈腿甩头,静观动态。
6、站如松:两脚站立之势。形容站定之态要像苍松傲雪巍巍挺拔,静止中傲然富有生气,给人一种虽静犹动之感。
7、转如轮:旋转之势。形容凡轮绕的动作要像车轮绕着轴心转动一样,既要有轴心的依托,又要有飞轮之势,达到圆的要求。
8、折如弓:折叠之势。形容扭身弯腰的动作要像弓那样,折力越大,反弹劲越大。并不刻求折叠俯仰的柔软性,而是弓的反弹劲。同时也为即将运动的肌群加大了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利于动作变化。
9、轻如叶:轻飘之势。形容轻盈的动作要像树叶一样轻盈,落地毫无声响,让人难以察觉。
10、重如铁:沉重之势。形容运动当重之时,如钢铁下砸般夯实有力而又沉稳。
11、缓如鹰:缓慢之势。形容柔缓的动作要像雄鹰在空中盘旋那样缓中有势,神情专注,毫无懈怠之虞。
12、快如风:快速之势。形容动作迅速如疾风骤雨,势不可挡。但“快而忌毛”“快易生爆”,一味示快会使动作杂乱无章,过快易火爆,火爆可藏拙,须在动作规范准确的前提下求速度、示节奏。
现在的中国武术套路运动包括哪些拳术?
中国武术套路运动的拳术包括查拳、华拳等类型的长拳,以及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翻子拳、劈挂拳、少林拳、戳腿拳、地躺拳、象形拳等。
1、查拳、华拳等类型的长拳:是一种具有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行,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有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或跌扑滚翻等动作的拳术。同时查拳、华拳等各个拳种又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运动风格。
2、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其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前后贯串。
3、南拳:是流行于中国广东、福建等南方各地的拳种。其特点是,拳势刚烈、步法稳固、动作紧削、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鼓劲而使肌肉隆起,以发声吐气而助长发力。
4、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动作形象而组成的拳术。
5、八卦掌:是以摆扣步走转为主,以推、托、带、领、穿、扳、截、拦等掌法变换为内容的拳术。特点是,沿圈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6、八极拳:是一种以挨、傍、挤、靠等贴身进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短打类型的拳术。发力刚猛,用震脚和闯步以助发力。
7、通臂拳:是以摔、拍、穿、劈、攒等五种基本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圈拦勾劫、削摩拔扇等八法的运用组成的拳术。特点是,出手为掌,点手成拳,回来仍是掌;甩膀抖腕,放长击远,发力冷弹脆快。
8、翻子拳:是一种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力法脆快的拳术。其特点是,往返连环,步疾手快,拳法紧密,上下翻转。
9、劈挂拳:是一种放长击远的拳术。其特点是以长击为主,兼容短打,大开大合,加劈带挂。练习时要求拧腰切胯,溜臂合腕,双臂交劈,力贯膀臂。
10、少林拳:包括大红拳、小红拳、炮拳、七星拳、罗汉拳等。其源于嵩山少林寺,特点是直来直去,架势小而紧凑,出拳似屈非屈,似直非直,刚健有力,发声收势。
11、戳腿拳:是以腿法为主要内容的拳术。基本腿法有丁、踹、拐、点、蹶、错、蹬、碾等。练习时,一步一腿,一步一脚,连环踢打,左右互换,手脚并用,以腿法见长的特点十分突出。
12、地躺拳:是以跌扑滚翻等地躺摔法为主要内容的拳术。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也较高。
13、象形拳:是以攻防动作结合模拟各种动物形态和人物生活形象组成的拳术。常见的有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醉拳等。
以上是“功夫武术酷”回答了现在的中国武术套路运动包括哪些拳术的这个提问。
武术基本功套路
武术基本功套路
如果想学习武术的朋友们,跟着我一起看看下面的五大武术基本功夫套路,或许对喜爱武功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要一气呵成。套路一般六十到一百个动作组合而成,动作起伏大,短短的几分钟需要较大的体力支持,是对体力的.一大考验。
二、需要平时反复练习。加大负荷力度。一套拳打下来不能气喘吁吁的。要有自己对套路的理解,要有节奏感。
三、套路练习中要展现这套拳法的特色,打出拳术精髓来,尤其练习象形拳。内家拳。
四、抓住高难度动作反复练习,精准掌握动作要领,比如反筋斗接劈叉等动作,一动一静衔接要自然稳如泰山。
五、要打的流畅,既有起伏跌宕,又要气势如虹。最忌讳拳势没精神,不干脆,攻防表达不清楚。 ;
高考体育武术套路都有哪些拳法
高考体育武术套路考核项目;
规定拳种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象形拳、查拳、花拳、炮拳、洪拳、少林拳、戳脚。
建议最好练长拳,高校的武术基本上与竞技武术接轨,而竞技武术长拳是主要的拳种。
武术套路基本讲解
武术套路基本讲解
武术套路动作较多,一般由十几个、几十个单势动作有机的组成,动作的起伏和路线方向变化也繁多,要求各异。那么,侠士由我为大家分享整合的武术套路基本讲解,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 技术分析
武术套路是由许多单个动作组成。单式动作分腿法、跳跃类、平衡类、跃扑滚翻类及由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因素组成的各拳种的基本动作等。数个单式连接而成的动作谓组合动作。武术套路训练强调以拳为基础,要在练好拳术的前提下,再学习各种器械和对练。在套路技术训练中,不但要强调功架、劲力、节奏、精神、形象等方面的要求,更要注意突出技击特点,体现体用兼备的独特风格。
有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曾说:“基本功是打开表演艺术宝库的钥匙,有了它就能灵活运用,没有它,你就连大门也进不去。”基本功也是武术技术训练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专门练习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对学习长拳套路、攻防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学习各种拳械的基础。抓好了基本动作的练习将对武术套路技术起到促进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经常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可以增加各个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弹性,对于提高动作技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性。
武术套路动作较多,一般由十几个、几十个单势动作有机的组成,动作的起伏和路线方向变化也繁多,要求各异。如长拳练习,要求舒展大方、快速度有力、节奏鲜明、窜蹦跳跃、起伏转折等这一系列的动作完成必须干净利落。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较多的特点,外在要求做到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内在又对精神、呼吸、意志、劲力等有不同的要求。
武术套路的比赛是通过整套演练进行的,因此必须进行套路技术的分段、整套和超套训练。通过套路技术训练,提高套路的演练技巧,进一步发展套路演练所需要的专项素质和机能能力。如果以套路演练中的分段练习所发挥出的技术水平为运动员技术发挥的最高水平为标准,那么,许多运动员在成套动作演练中由于耐力不足和体力分配不当,往往在演练套路的第三、四段动作中劲力、速度均有所下降,影响了动作规格和运动节奏,技术不能充分发挥。所以必须进行分段、整套和超套的练习。
①分段练习:一种是按套路本身的分段顺序,一段一段地或者两段地进行训练;另一种是有选择地进行某一段落的训练。后者主要侧重于难度较大或是较薄弱的段落。
②整套练习:其关键是要处理好全套的节奏和体力的分配,使全套的演练表现出起伏转折、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的特点。整套练习要注重动作的规格化和成功率。对完成得不好或者失败的动作,要再通过组合或分段练习来改进和提高。
③超套练习:就是一次练习一整套加上一至二段,或者练习一套半等。这主要是提高无氧代谢的能力,增强演练套路的专项耐力,培养意志品质。做超套练习时,要从实际出发,适当采用。在训练中要鼓励队员以顽强毅力坚持到底,但对动作的规格和整套的节奏不能放松要求。这种训练形式不宜多用,以防出现过度疲劳,影响动作的质量。对训练水平较低的队员,不宜过早地采用或者超套过多,以免在体力不及的情况下,破坏动作的正确定型。
2. 动静节奏
自古以来武术套路演练中非常重视节奏的运用技巧,如武术的演练过程中有“动迅静定”,“抑扬顿挫”等的要求,还有“十二型”,如:动如涛、静如岳等,都是对“韵”即武术节奏的生动展现与描述。
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是指定势的动作与连贯动作在时间、空间上的转换变化而表现出来的运动和秩序的关系。从动静节奏的变化中可以演化出动作的快慢、虚实等节奏的变化,故动静节奏的变化是整个套路演练节奏变化的根本。
套路运动在训练中要求内外结合和动静结合。内外结合,就是外求形体动作的准确与完整,内求意识指导动作和呼吸的配合,进而达到手眼身法步和心志意气的内外结合。动静结合,就是静止性的定势练习和活动性过程练习相结合,如压腿、搬腿与踢腿的结合,下腰、拱腰与甩腰、涮腰结合,站桩、动作定势练习与步型转换、动作组合练习结合等。尤其是进行完整的技术动作训练时,一定要“静中有势,动中有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武术需要的运动素质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从而提高套路运动的技术水平。内外结合、动静结合的要求,要贯穿训练的全过程。
武术的动静观,不仅注意身体运动表面的动静变化,而且强调人的身体和心灵整体内外的动静运动变化。武术讲究动与静的和谐,要求身心运动“动中静”,动是打破平衡,静是维持平衡。是以人的身体和心灵来体验动静变化的哲理。
武术节奏的变化也就是贯穿整个武术演练过程中的灵魂,然而,随着竞技武术规则的不断更新及对“高难美新”的追求,在武术套路演练中教练和运动员往往过分注视对难度动作的追求而忽视对演练技巧的掌握,曾一度使得武术套路演练的节奏感不分明,失去了武术演练本身应有的神韵,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武术运动的发展。
3. 套路的创编
武术套路是古人编出来的,现代人当然也可以创造新的套路,这就如同作曲家作曲一样,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要想编排出经典传世之作,像传统武术套路那样具有深刻的内涵、持久的生命力、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就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了。首先,你要有很深厚的武术底蕴,肚子里要装上几十套现代的、传统的武术套路,并对这些套路的结构、风格有深刻的理解,你才能有足够的资料积累,供你想象取舍。
选择动作并进行组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就是你编排的.主体框架结构,也是套路的风格和灵魂。把动作组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很费神的工作,决不是随随便便凑在一起就可以的。动作与动作的连接要仔细安排,要讲究对称、主次、陪衬、协调。其作用是把速度衬托得更快、腾跃的高度显得更高、力量更刚劲,两者都要做到极致,给人的印象就会更深。把这些对比性强烈的动作连接得圆滑自然,是协调。主体动作分派的前后均匀是对称。起势、中间、结尾都有高潮是节奏。武术是时间性很强的视觉艺术,在空间的展现是很短促的,所以你必须利用以上的原则、方法,才能给裁判和观众以深刻的印象,突出你的风格、美感,令人回味无穷。根据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武术套路运动的风格特点和运动规律不断的对武术套路的技术创新,增加竞技武术套路艺术性和美学价值。
编排自选套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对武术有深刻全面的了解,不能只用艺术的眼光,也不能完全用现代人的眼光,要了解武术的产生、演变、作用、历史环境等形成中国武术风格特点的思想原因。这样你编排出来的套路才会有生命力,才不会是仅仅一场比赛过后就被遗弃的废品,所以每一个武术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创造出惊人传世之作的雄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武术的价值取向与功能正在发生变化,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不是格斗场上的攻防技术,而是表演技击时的动作、精神、气、力等因素的再现技术。它已发展成为一项竞技运动。竞技武术套路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表演艺术,它是在时空的运动中完成动作造型,每个武术动作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动态的连续画面,能够显示出它迷人的魅力与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
4. 套路中的难度
随着东西文化交流的深入,竞技武术套路响应时代的呼唤走上历史舞台,“高难美新”成为武术套路发展的方向,难度动作开始了自己的历程。难度动作在不断修改和完善的竞技武术套路规则的引导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训练手段、方法的日趋先进,运动员体能、技能的不断提高而快速向前发展。一旦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在训练中有了科学量化指标,将更加有利于在国内和国际推广,将能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华竞技武术的风采。
武术竞赛新规则在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的试行情况分析发现:“难度动作”和“连接难度”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而且在各单项比赛的前六名中,前三名与四至六名的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的得分上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故而“难度动作”以及“连接难度”的完成情况,不仅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演练水平,还直接决定运动员最后的比赛成绩。所以,套路中的难度对整个套路起到不可置疑的作用,比赛中难度动作的成功率不高,就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当现代运动员完成整套演练时,主要体现的是运动员的难度技术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比赛结果的主要因素。在强化运动员套路演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而且还要强调难度的编排和套路的整体性是否连贯流畅,即使是赛前训练也应该保证每周的难度练习,因为难度练习不但可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而且难度的好坏将决定比赛的结果,所以难度在现在的比赛中和其他的技术一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要重视对难度的技术练习,在比赛中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5. 结论
在新规则实行以后,武术朝着“高、难、美、新”方向发展,为了提高运动员演练水平的方法,综上所述,演练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对武术在世界上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规则实施后不久,在武术训练中也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问题: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训练中容易造成伤病,场上发挥失常的人数也有所增加,。虽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对比赛场地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增加了场地的弹性,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出现减少的趋势。在这一点上我国还有待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