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能增进心血管系统的能力吗?
- 2、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 3、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体内能量消耗会增加,体育锻炼对心脏有什么好处?
- 4、体育锻炼对人体心肺功能有什么影响?
- 5、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心率么
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能增进心血管系统的能力吗?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关键之一。体育锻炼是将运动带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可以增加力量、耐力和身体柔韧性。运动有什么好处?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能力吗?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减慢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增加心脏的搏出量,打开未开放的微血管,改善心脏的微循环。运动还能反射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心肌毛细血管数量,改善心肌缺血。此外,运动还可以降低血脂、血压、血糖,对预防动脉硬化很有帮助。
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体的紧张情绪,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增进身体健康,使疲惫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和比赛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抵抗焦虑或抑郁,改善睡眠。如果你最近感觉不好,可能是缺乏锻炼。
身体在运动时,新陈代谢会明显加快,心血管系统会适应变化,从而提高心输出量,满足组织的耗氧量,及时将人体代谢掉的废物运走。运动时肌肉收缩挤压,呼吸运动增强,回心血量增加,为心输出量提供条件。运动时,交感血管收缩神经兴奋,促进静态动脉收缩,增加静脉回流的血容量。还兴奋交感神经中枢,从而增加肾上腺素分泌,进一步增强心肌兴奋,增加心输出量。
经过长期系统的运动,心脏会变大,活动度增加的心脏会有坚实的形状,收缩性强。不同运动属性的运动导致的心脏增大也是不同的。长期静力锻炼形成的心脏主要是心肌增厚;然而,长期有氧耐力运动主要是由心室容积和心肌厚度的增加引起的
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运动心率对人体机能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这就要看你对运动心率如何来把握。比如,中低强度的运动心率,保持在120—160次/分钟比较合适,对人体机能起到的是强身健体的作用;减肥运动心率一般保持在160—180之间,最大不超过210,这个减肥运动心率对人体机能是起消极影响的,因为只有起到对机体的破坏作用,减少人体中多余的脂肪,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
当然,运动心率一定要和运动时间相结合才是全面的运动。比如,一般从时间上来说,30—40分钟是健身运动时间,40—90分钟是减肥运动时间,最长不要超过150分钟。
从微观上说,在短时间内,有意识地提高和保持一定的运动心率,对人体机能来说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拿我来说,在每天自我规定的40分钟运动锻炼时间内,为了达到每次出一定汗的要求,在保持做完规定动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动作之间的运动间隙,提高运动动作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从较长时间的运动间隙缩短为3—5秒的间隙,这样就达到和保持了较高的运动心率,从而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健身的目的。如果间隙时间相应拉长,运动心率势必就要降低,同样的运动时间也就达不到健身的效果。
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体内能量消耗会增加,体育锻炼对心脏有什么好处?
大家都知道,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体内能量消耗的增加,代谢产物的增多,就使得心脏的活动要比安静时加强,即收缩的力量加大,次数增加,血液循环量加多,从而保证体内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的需要。体育活动时,心脏功能的变化,就成为心脏功能改善的因素。长期坚持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使心脏在结构、机能上得到改善提高。首先,经常进行体育活动者的心壁心肌发达、增厚,特别是左心室心肌,心脏的容积增加,一般人的心容积约为7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约在1000毫升以上,这在生理上称为工作性肥大。心脏呈工作性肥大,就使心脏的收缩有力,每次搏动的心血输出量增加。
其次,运动员在安静时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这种减少称为运动性心动徐缓。一般人每分钟心跳次数(称为心率)约为70次左右,运动员则约为60次左右,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甚至在40次以下。运动性心动徐缓,使心脏在一个心动周期里有较长的休息间歇,这样,心脏既不容易疲劳,又有较大的贮备功能,这当然是很好的。此外,心脏本身的动脉血管(冠状动脉)弹性能够得到改善,心肌的毛细血管数量也增多,这就保证了心肌在剧烈工作时的养料和氧气的供给,当然对心脏是大有好处的。还有一个好处是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心脏的活动从人体不运动时的安静水平提高到剧烈运动时的运动水平,再恢复到运动停止后的安静水平,其中有个过程,这过程经过体育活动的锻炼会明显缩短。心脏功能动员得快,恢复得快,显然是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运动的。
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在做负担量不大的工作或劳动时,心脏功能稍加变化,就足以应付,这称为机能节省现象;而在承受最大量的工作、劳动和运动时,心脏功能则可增至很高水平,譬如:优秀运动员的心率可增至每分钟220次以上,每分钟心血输出量可达40升以上,而一般人心率增加至180次左右就难以忍受而出现胸闷、气急、恶心、头晕等不良现象。此外,实践证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很少患有心肌梗死及心血管硬化等心脏病。
综上所述,经常而科学地从事体育活动,可使心脏在结构及机能方面发生良好的改善,为我们美好生活,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体育锻炼对人体心肺功能有什么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能够帮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心肺功能增强之后,供给给身体的气血更加的充足,身体获得的能量更多,全身各部位的工作效率更高,能够增强抵抗外界刺激伤害的能力。增强心肺功能能够帮助减少心血管疾病。
体育锻炼可以心肺功能强健,心脏跳动更加的有力,能够使每次心跳更有效率,心室容量增加,血量的增加能够有效避免血管堵塞、血压上升等。
增强心肺功能能够有效促进脏器排毒。心脏、肺部每天同样会产生大量的毒素,增强心肺功能,心脏、肺部的新陈代谢加速,毒素排出也更加顺畅反过来促进心肺功能的提高。
扩展资料:
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好,心脏才能够更好的承担身体更高的负荷,精力体力才会更加的充沛。研究表明,维持中等以上的心肺功能水平能够较好地降低死亡风险,发生心血管事件如中风、冠心病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心肺功能关系着身体需要的气和血,增强心肺功能对于维持整个身体的器官、肌肉正常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正常的日常活动需要的能量也需要大量的氧气燃烧以带来热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心率么
体质一般者,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都是可以进行的,强度可以循序渐进。从体育运动的角度说,心肺功能是所有运动的基础。而锻炼方式也是最简单的,最基础的——那就是中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有氧运动。所谓中低强度,就是指运动期间的心率不超过最大心率的70%。关于最大心率简单的说,可以采用“220-年龄”的公式。比如说,你今年30岁,那么最大心率就是190。这是个相对安全的计算公式,尤其是对缺乏锻炼的人群来说。所谓长时间,就是指持续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要注意运动期间尽量保持心率平稳。中低度有氧运动时,心率指标对运动强度的指示是相对来说最准确的,建议你去配一块心率表。另外,关于运动的频率:每周至少2次,最好是3次。最后是周期,按照目前的普遍研究结论,以每周2-3次的频率连续运动10周可以作为一个周期,在此周期结束后,心肺功能应该会有一个阶梯形的提高,尤其是原先心肺功能较差的缺乏运动的人群,提高幅度根据身体素质的差异不等,基本上反映在最大摄氧量上,应该在5%-25%之间。
必须强调的是,如果你原先就缺乏锻炼的话,千万千万不能采用高强度的运动方式,这样的运动对心脏有害无益。即使是长期运动的人群,高强度训练也是要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免运动过度,实际上,高强度训练只是增强了心脏和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耐受力,但从生理上说,对心脏没有好处,所以需要在运动后增加一些辅助手段恢复。 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