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云南体育地理分布特点(云南传统体育)

本文目录一览: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项目及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极为丰富。这些运动项目,既是人们健身的主要形式,更是各民族必须具备的技能。现举例分述如下。

(一)武术。

流行于云南地区各民族中的武术,具有久远的历史。发现于云南沧源新石器时期的崖画,向我们展示了史前原始状态的武术形式,其中有持棍棒、予、盾牌、弩、弓以及类似杵棒和狼牙棒兵器的生动形象。表明这时流行于当地少数民族中的武术已初具形态了。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有大量的刀、矛、狼牙棒、斧、剑、弩机等兵器,特别是“战争场面贮贝器盖”上短兵鏖战的群塑中,表现了较成熟的技击动作,是云南原始武术之例证,它对奠定云南地区民族武术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在后来的发展中,各少数民族又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创造了适合于本民族的武术形式。如回族所创立的众多的拳法中,影响较大的就有“心意六合拳”、“八极拳”、“查拳”、“教门弹腿”等,其中“心意六合拳”在武林中素以“狠拳”著称,是一种刚柔相挤的拳种,具有良好的健身防卫功效。在苗民中,流行的“芦笙拳”是一种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拳种,它是苗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将芦笙舞和劳动拳巧妙结合的产物,深圳特区受各地苗民喜爱。傣族武术的内容也极为丰富,西双版纳勐海佛寺壁画中,保留了傣族武术的珍贵形象.据估计,仅西双版纳地区流行的傣家武术套路就有上百种,且各有所长.其中“孔雀拳”便是傣族人民长期观察了他们喜爱的孔雀行为举止后,摹仿其动作并融入了太极拳、长拳、绵拳和气功等技法后,创编出来的一套特色鲜明的外柔内刚的拳种,藏、彝等族也都有自己特点鲜明的拳术。

器械打斗术,在中华武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用器械种类繁多。大理白族在节日里表演的“霸王鞭”既是在其民族表演的成套舞蹈动作中,融入了许多白族传统鞭术、棍术动作后形成的。云南新平磨皮大寨彝人跳的“花鼓舞”,表演者十数人,其中有的舞者手握大刀、两节棍、三叉戟、双刀、双钩、水火棍等武术器械。他们除表演古代战争的各种情节外,还上场演武,重现战争的撕杀情景,表演气势威猛,场面激烈,非常形象逼真,除了健身性,还极具观赏性。此外,苗族的双环刀,景颇族的平头长刀,阿昌族的“户撒刀”等也都是武术器械技击中的主要器械。

(二)赛马与射箭。

自古以来,骑马、射箭是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在晋宁、江川等出土的铜鼓、铜贮贝器、铜饰及铜剑等上面,表现狩猎形象的图案比比皆是,而且其规模、气势较大。大理白族在传统佳节——“三月街”期间,定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等竞赛活动。彝族的赛马,一般选在平坝上举行,骑手们纵马在环形的跑道上奔驰,先者为胜。在射箭比赛中,彝族是以挂在50米开外大树上的牛腿为靶,并以此作为笛箭手的奖品。在苗、傣、彝、僳僳、怒、独龙、基诺等民族中还流行弩射,并发展出了众多别具一格的弩射形式,如怒族的弩射,高手能射中水中游鱼。

(三)竞渡。

俗称划龙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体育娱乐活动。在晋宁、江川等地出土的铜鼓上的竞渡图像一般有船四只,船员上划船者人数多少不等。竞渡之俗,从西汉以后逐渐成为这一带少数民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并成为了整个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祭祀仪式活动中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西双版纳的傣族在傣历新年(即傣族“泼水节”)期间,都要在澜沧江上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这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划龙舟”活动,不仅可以娱悦身心,其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可以说,云南众多的民族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形式多样和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纵观云南地区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明显特点。

1.地域性。

每个民族文化都有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并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环境的变迁。云南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审视云南各族绚丽多彩的传统体育表演,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结论:凡生活在居住环境艰苦,气候条件恶劣,沟壑纵横区域的民族,由此孕育而生的传统体育,具有显著的竞技性。反之,世居平原坝区的民族,其传统体育带有明显的游戏、娱乐等特点。例如,生活在怒江峡谷的怒族,传统体育“过溜索”是特定地理环境里人们生存需要和谋生的手段,需较强的力度和难度。而主要生活在坝区的白族、傣族等民族的传统体育“霸王鞭”、“整光灯”等活动则娱乐性较强。

2.娱乐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突出的娱乐性,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并以自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悦的情感抒发和渲泄。由于民族体育的这个特点,使它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一次体育活动的举行,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盛会。云南的基诺族,每逢喜庆节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开展打鸡毛球、扔石头、项竹竿、打陀螺、跳大鼓等民族体育活动,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3.健身性。

民族体育是各民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促进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它对改善民族体质,提高各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起积极的作用。

4.多样性。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的传统习惯、主客观条件不完全相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别,体育必然会呈现出一种多元特色。每个民族都有数十种甚至近百种体育娱乐活动,而每一种同名目的体育娱乐活动,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称呼,使用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娱乐方式及竞赛规则。仅以不同名目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统计,云南少数民族体育就达226项之多。

云南地理位置的特点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看,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为1997公里,中老段为710公里,中越段为1353公里。 云南省气候特点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在我国,每个省的名称,都有独特的历史地理渊源。云南之名虽然出现得早,始于西汉,是全国省名中最早的一个, 但其最初为县名,后为郡名, 唐代中央王朝封南诏王为“云南王”,“云南”一词才成为较大地域的名称,元代正式设立了云南行省后,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名称。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朝在今祥云云南驿设云南县,属益州郡。县名来历有二:一因山得名,即县西北百数里有终日与云气相连的云山,县在其南,故名云南;二因祥瑞征兆得名。传说汉武帝梦见吉祥彩云现于白岩(今弥渡红岩),县在其南,故名云南。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三路进军南征,“杀高定,降孟获,会师滇池”,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继而置祥云郡,治所在云南县(今祥云云南驿),以今祥云一带为中心,辖青岭(今大姚)、弄栋(今姚安)、邪龙(今巍山)、叶榆(今大理)、遂久(今丽江)、姑复(今永胜)。西晋时又合并了永宁(今宁蒗)和云平(今宾川)两县。在300年里,云南县一直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937年,南诏亡,段思平建大理国后设云南睑、品甸睑。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省,改云南睑为云南州,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云南州为云南县,在今祥云米甸一带设土司世职12关长官司, 隶大理府。1914年, 因云南县名与云南省名相重,借“彩云南现,人以为祥”之意,改云南县名为“祥云”。

虽然从“云南”改称“祥云”已有80年,民间仍称祥云为“小云南”,以有别于作为云南省的“大云南”。 历史学家有充分理由称今天的祥云一带为 “古云南”。这不仅因为从公元前109年到1914年,这片土地以云南称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1964年在祥云大波那出土的世界闻名的木椁铜棺说明,早在战国时代,这里的人们就过着定居生活、使用铜器且冶炼和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了。1976年至1980年,又在距县城23公里的禾甸先后出土了铜钺、矛、钅尊、锄、鸡形杖头等距今2100多年的西汉早期遗物200余件,为研究云南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61年,考古工作者还从距祥云县城3公里的清华古洞内发掘出了新石器时期古人类使用的石刀、石斧。这更说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这里就有了 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以磨光的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了。

云南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除在滇池周围的昆明、晋宁、安宁、 禄丰等地较为集中外,范围更广地集中在祥云、弥渡、宾川、大姚、大理、洱源、剑川、永胜、宁蒗等历史上云南县境内或相邻地区(史家与“滇池地区”相对应,称其为“洱海地区”)。这说明,历史上的云南县和云南郡在云南历史上举足轻重。

从前109年汉武帝设云南县到1382年明太祖降云南州为云南县的1491年间,历史学家称为“古云南”和民间说的“小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距今祥云城15公里的云南驿。今祥云城旧称云南城。《蛮书》记载:“今云南城乃品甸,即品澹;亦曰澹睑,亦曰波州、亦曰波大驿,皆一地也。”937年,大理国主段思平虽设品甸睑,但与其同“级”并存的云南睑仍以今云南驿为中心。

纵观祥云云南驿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其2000多年的历史中,其政治经济地位是越来越下降,但它的名称却越来越受重视,包容性越来越广,最终发展成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这一发展过程和演变现象,在整个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云南地理特征是怎么样的?

云南省是一个以高原山地为主的省份,地形的类型极为多样化,包括高原、山原、高山、中山、低山、丘陵、盆地、河谷等。其中大约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

云南省的地势跟中国整体的地势差不多,西北高而东南低。全省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河口县的红河河谷,海拔76.4米。

云南的地形大体上可以以元江河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云南省的东半部称为云南高原,是云贵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总体上地形呈波涛状起伏,高原上广泛呈现的是低山、丘陵景观,在小范围内可以表现为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这类地形相对平缓的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左右。

云南省的西半部是著名的横断山脉或称滇西纵谷区,特征是高山、峡谷相间。

全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线距离,海拔平均降低6米。

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左右,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系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间排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

西北部为横断山脉,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无量山、邦马山等,地势向南和西南缓降,河谷逐渐宽广;

在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势渐趋和缓,山势较矮、宽谷盆地较多,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

江河水系

云南境内河网密布,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08条,主要河流达到180多条,为入海河流的上游,分属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和珠江六大水系,其集水面积覆盖全省。

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长江上游干流)、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干流)、元江(红河上游)、南盘江(珠江正源)、怒江(萨尔温江上游)、伊洛瓦底江(瑞丽江和大盈江),七大河流集水总面积达到323,953平方千米,占云南总面积的82.22%。

其中金沙江干流云南境内河段1,560公里,集水面积105,614平方千米;澜沧江1,227公里,集水面积88,574公里。

云南处云贵高原地理位置,境内均系高原湖泊,其中水面面积3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异龙湖、杞麓湖、阳宗海等九大湖泊。

南北方体育项目的差异

关键词南北方 区域差异 气候环境 一、南北方体育运动的区域差异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大致以30度为界分为南北两大类群。北方人群包括居住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以及浙江北部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南方人群包括居住在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以及浙江南部的汉族和少数民族。1.1体育运动员分布的区域差异性 运动员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同时呈现区域集中性特征,南方以广东、江苏为中心,潍坊以辽宁、山东最集中;例如南方地区国际健将将占数的57.5%,北方占42.3%.1.2 运动项目的区域差异性和普遍性北方区的优势项目主要是:冰雪、军体、田径,其运动员占全国该类运动员的91.7%,60%,57.5%;南方区的优势项目有水上、体操、重竞技、球类,其运动员占全国该累运动员的85.7,65.2%,59.6%,58.4%.从南方两个地区看,所涉及的7个项目,出南方地区的衣草可以和北方地区相抗衡外,其他项目在北部地区都具有绝对优势。从省区看,部分运动项目集中分布于个别省区。如:滑冰滑雪运动员集中于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这三个省的滑冰滑雪运动员占全国滑冰滑雪国际健将总数的76·7%,跳水运动员多出现于广东、湖北;体操运动员多出现于湖南、湖北和北京;游泳运动员多集中于上海、广东、天津和河北;羽毛球运动员多集中于江苏、广东、湖北、浙江和辽宁;排球运动员多集中于天津、辽宁和江苏;曲棍球运动员多集中于广东、吉林和辽宁;举重运动员多集中于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和湖南;长跑地域优势比较明显的是辽宁,大部分优秀运动员主要来自我国北方.在跳跃项目上,优势比较明显的是广东.少数运动项目普及率很高,运动员的区域分布较均匀.如:篮球、乒乓球等.1.3 运动技术风格的区域差异性南方运动员以技巧性项目为主,北方运动员以力量型项目为主[1].如我国篮球南方队以广东队为代表,其特点是“小、快、灵”,而北方队以辽宁队为代表,凭借身材和体力,发挥内线进攻的优势.足球也有类似的情况.1.4 运动员的优势区域差异性 全国运动会田径项目南北优势的概况[2]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从男子方面看,在第8-10届全国运动会田径短距离跑项目上(100m、200m、400m)进入前八名的运动员中南方运动员分别占的百分比是70.8%、66. 7%、54. 2%。在中长跑(800m、1500m、5000m、10000m)和马拉松项目上进入前八名的运动员中北方运动员分别占的百分比为92.9%、87.5%、65.6%和43.0%、87.5%、87.5%。在显示整体实力的短距离接力跑项目上(4×100m和4×400m)南方运动队进入前八名的百分比分别为50.0%、71.4%、68.7%。在跳跃项目上(跳高、撑杆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南方运动员进入前八名占的百分比分别占60.7%、67.7%和40.6%。在投掷项目上(铅球、铁饼、标枪、链球)北方运动员进入前八名的百分比分别为57.1%、54.8%和81.3%。从女子方面看,得出的结果与男子大体趋势相同。即南方运动员在方运动员在中长跑、马拉松、竞走、投掷等耐力性和力量型项目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短距离跑、跳跃、接力跑等速度力量型项目上局有明显的优势;而北方运动员在短距离跑、跳跃、接力跑等速度力量型项目上局有明显的优势。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南北地区之间存在运动人才的相互交流,所以在统计数据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不会影响调查结果的整体趋势。二、南北方体育运动差异的成因分析2.1人种的分化和差异人种,即人类的种族,指的是现在的人类这个统一物种即晚期智人中的各个亚种。每个亚种在体质形态上都具有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中国绝大部分居民都属于蒙古人种,但其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分化和差异。就全国范围而言,上述分化和差异主要表现在南方和北方之间。南方大部分居民属于或接近于蒙古人的南亚类型,而北方大部分居民属于蒙古人的东亚类型[3]。根据不同的地域学和人类学特点,这就形成了不同体育项目的区域分布特点。田麦久,朱章玲等曾提出我国不同地域适宜训练项目的布局方案[.4]我国不同地域适宜的训练项目类别主要地域竞技能力结构特点适宜的训练项目体能区北、西各省身材高大高身材、大体重项目力量好最大力量型项目耐力好耐力性项目灵巧区东南、华南诸省灵巧、反应快表现难美性项目速度好、弹跳力好速度力量型项目技能主导类中的小轻灵项综合区交错分布上述两类区域综合上述两类特征依具体情况而定体育项目南北区域分布方面来看,正好符合这一布局方案。例如,短跑项目的运动人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广西、广东、四川、江西等省市;中长跑项目的运动人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的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省市。2.2身体素质的差异显著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根·294·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研究报告》的结果发现:从力量素质看,下肢力量方面南方人优于北方人;而在上肢力量北方人优于南方人;从速度和灵敏素质看,我国成年人的速度与灵敏素质各年龄段总体趋势是南方人优于北方人。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人在短距离跑项目方面的先天优势和发展潜力[5]。广西地处我国辽阔大陆的南部,是我国短跑项目的强省,连续在第九、十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4×100m接冠军,充分显示其在短跑项目上的整体优势。2000年4-11月,广西组织进行了广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将其所获得的有关资料与全国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资料比较,更充分的说明广西学生在身体素质上的先天优势。广西城乡壮族男生6-12岁、17-18岁、汉族男生6-(19-22)岁50m跑均值水平均优于全国均值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广西城乡壮族男生各年龄组、汉族男生6-12岁、16岁和19-22岁立定跳远均值水平均优于全国均值水平,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壮族、汉族男生的速度素质总体来说优于全国水平,特别表现在儿童时期,学生的速度素质有明显提高;并且在下肢肌肉群的爆发力总体强于全国水平。[6] 2.3运动能力的遗传差异运动能力的遗传有两个层次,包括个体家族遗传和群体地区性遗传,在这里主要关注后者。遗传能力造就了某一人类群体从事某一运动项目的先天优势。人体的运动能力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有许多指标是后天不易改变的,或者改变程度较小。主要生理指标、形态指标都是具有较高的遗传度[7]。如肌纤维类型遗传度达100%(个别材料报道遗传度为99.5%),最大吸氧量遗传度在93.4%,血红蛋白遗传力亦为100%。遗传度达100%的还有血型及神经类型。下面以血型为例,比较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差异。[8] 根据有关材料报道,血型不同的人身体素质和机能能力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O型血的人爆发力、速度和弹跳力都好;A型血的人耐力、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均好,但弹跳力差;B型血的人速度、灵敏、协调性好,而且动作敏捷;AB血型的人速度、力量、爆发力、协调性都好,神经反应亦快。据何其安、刘章平1980年研究提出我国不同地区血型分布情况[9]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调查的我国汉族ABO血型的分布特点。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达,通过对南北汉族人群的线粒体DNA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所做的分析鉴定,证实了南北汉族人在血型上区别很大,北方人A型血居多,南方人B型血居多。[10]综合上述数据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方人群中以O型血和B型血居多;北方人群中以A型血和B型血居多,O型血较少。从而形成我国南方运动员速度力量型。 2.4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差异物种与环境之间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学规律。在人类漫长的种系发展过程中,内在遗传与外在生态环境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相互制约。体育人才的分布规律没有超越人种、环境和自然气候等一系列自然界的一般规律[11]。我国南北方人生活在不同的自然和气候类型中,而这种差异正是构成我国南北方人不同体育优势项目的原因之一。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生长在高纬度度寒冷地区的种族,其机体形态相对较大,而生长在低纬度温热地区的种族,肌体形态相对矮小。我国南方雨水充足,空气湿润,南方人的身高相对较矮小;我国北方处于高纬度地区,天气寒冷,北方人的身材相比较高大[12]。《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表明: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等北方省(自治区、直辖市)男性身高最大值在171厘米以上,而云南、广西、贵州、海南等南方省(自治区)最大值在168厘米以下,体重和胸围也呈同样特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男性各项指标的最大值差分别为:身高5.6厘·295·第19卷魏涛等 我国南北方人在其田径优势项目上的差异及成因,体重11.2千克,胸围8.3厘米;女性为:身高4.7厘米,体9.6千克,胸围7.2厘米。显然,身高和力量素质方面的优势为北方运动员在投掷等力量型项目上的整体优势提供了先决条件。

  • 评论列表:
  •  痴者橘欢
     发布于 2022-09-08 18:31:04  回复该评论
  • 西城乡壮族男生6-12岁、17-18岁、汉族男生6-(19-22)岁50m跑均值水平均优于全国均值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广西城乡壮族男生各年龄组、汉族男生6-12岁、16岁和19-22岁立定跳远均
  •  离鸢各空
     发布于 2022-09-08 19:38:05  回复该评论
  • 内在遗传与外在生态环境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相互制约。体育人才的分布规律没有超越人种、环境和自然气候等一系列自然界的一般规律[11]。我国南北方人生活在不同的自然和气候类型中,而这种差异正是构成我国南北方人不同体育优势项目的原因之一。人类学的
  •  野欢海夕
     发布于 2022-09-08 19:24:49  回复该评论
  • 动员多集中于天津、辽宁和江苏;曲棍球运动员多集中于广东、吉林和辽宁;举重运动员多集中于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和湖南;长跑地域优势比较明显的是辽宁,大部分优秀运动员主要
  •  余安温人
     发布于 2022-09-09 02:26:21  回复该评论
  • 因云南县名与云南省名相重,借“彩云南现,人以为祥”之意,改云南县名为“祥云”。 虽然从“云南”改称“祥云”已有80年,民间仍称祥云为“小云南”,以有别于作为云南省的“大云南”。 历史学家
  •  颜于酷腻
     发布于 2022-09-08 19:06:19  回复该评论
  •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朝在今祥云云南驿设云南县,属益州郡。县名来历有二:一因山得名,即县西北百数里有终日与云气相连的云山,县在其南,故名云南;二因祥瑞征兆得名。传说汉武帝梦见吉祥彩云现于白岩(今弥渡红岩),县在其南,故名云南。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