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体育运动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1、安全性原则
运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进行拉伸练习非常关键。运动后拉伸有助于放松肌肉,提升肌肉弹性,是减少运动损伤的“法宝”之一。拉伸练习时间至少要保证10分钟,或者约为运动持续时间的1/3。
运动时,肌肉不断收缩发力,弹性下降,如果运动后长期不做拉伸,可能带来以下问题:
一、局部炎症因子、代谢废物等可能排不出去,疲劳加重,恢复速度变慢;
二、增加伤病风险,身体带着疲劳进行下一次训练,容易引起疲劳堆积,还会使动作笨重僵硬,导致关节受到的冲击力更大,诱发“跑步膝”等运动损伤;
三、关节、肌肉疼痛还会导致肌肉出现保护性痉挛,进一步加剧肌肉紧张,产生恶性循环。
2、全面性原则
不同类别的运动将带来不同的健身效果。运动类别要杂一点,最好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有氧运动能让心肺功能更好,还直接影响着全身器官的活动能力;力量练习有助于提升肌肉力量,避免因力量不足导致走、跑、跳等日常活动出现问题;柔韧性训练即拉伸练习,可以提升肌肉的伸展能力,有效防止运动损伤。
由于每类运动方式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获得的健身效果都不相同。选择运动方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均衡性,运动必须是全身性的,要确保颈部、躯干、四肢、心、脑等都得到锻炼;
二、针对性,运动要考虑与自身职业特征相结合,如多用上肢工作的人,可以重点锻炼下肢;
三、交替性,有氧运动与拉伸练习相互结合,或快走与跑步交替进行等。
3、准确性原则
只要动作标准、运动负荷合理,运动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而摆姿势、不用力的“假”动作,不标准的动作,是导致运动伤害事故的主因。
比如“抱头仰卧起坐伤身体”就源于不标准的动作。其实,仰卧起坐能很好地锻炼核心肌肉,如果手部轻放于头后或耳侧、胸前,用腹部发力,牵拉躯干,而不是借助双手、头部用力,就不会有危害了。
4、循序渐进原则
运动频率要因人而异,不过,每周应至少运动3次,最好逐渐增加到每周5次,才能确保健身效果。 不管体能水平如何,运动时都要量力而行,不能忽略了身体发出的信号。如果运动时出现头晕、目眩、胸痛、恶心、呼吸急促、心慌、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运动后有持续的、较明显的疲劳,就应适当减少运动时间或次数。自我感觉身体状态好时,也可多运动一会儿。 平时不经常运动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从较低强度(约最大心率的50%或略小)、短时间(约10分钟)、长间隔(每周运动2~3天)开始,经过3~6个月适应后,再逐步提高强度。
5、持之以恒原则
要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克服自身的惰性,持之以恒的运动必不可少。
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运动能力等,确立一个能实现的锻炼目标,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二、生活要劳逸结合,避免因太忙或过度疲劳而放弃锻炼计划;
三、要从“锻炼是生活一部分”的高度认识运动,寻找健身伙伴,长期坚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运动少这些原则,反伤身
大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的五大原则
自觉愉悦、积极锻炼
首先应该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信念,自觉克服各种怕动、懒惰和对体育锻炼的麻痹或恐惧心理,而代之以自觉、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
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锻炼时,要根据环境和个人的身体条件,如季节、气候、场地和运动器材,以及自身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等,科学安排锻炼项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和身体负荷等。各种锻炼项目都要逐步适应,不要一暴十寒,急于求成。很多人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结果产生运动疲劳和损伤,以致很长的时间缓不过气来。锻炼时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不能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密度也不要过于集中,使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因人而宜、区别对待
日常锻炼,可根据性别、体格、基础条件等选择适当项目。如男女分组,按照自己体质选组,对运动量、锻炼密度、计划进程等不强求一致。就是体育教学中非必修项目在可允许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与个人兴趣和能力相适应,不要不分对象地“一刀切”。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锻炼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体育锻炼需要经常、反复、持久地进行,方逐步取得进展、提高。就是已经取得的效果仍需巩固,中断训练也会消退。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应不断强化,锻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效果,只有坚持,才能逐步巩固、积累和提高。
避免过度疲劳
常所见的过度疲劳除由于大运动量训练以及激烈比赛后发生外,常为体育锻炼者急于求成或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进行所致。它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和代谢异常,并易发生运动损伤。大学生在锻炼中学会观察、判断过度疲劳的状况,及时处理,可避免对个人的健康的损害。 体育锻炼疲劳可反映在心理和躯体两个方面,前者如肌肉的胀、僵硬,肌力下降,关节活动不灵,心率加快,呼吸加快等;后者如情绪不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判断失误多等等。然而躯体与心理的疲劳是交叉在一起,互为影响,共同影响人的健康!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要五条原则
(一) 明确目的自觉锻炼
(二) 持之以恒
(三) 合理的运动负荷
(四) 全面发展
(五) 巩固提高
以上请采纳.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按照人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改善和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推迟衰老,延年益寿;反之亦然。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理品质等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也是体育锻炼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点,一方面尽可能选择对身体有全面影响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某一项为主,辅以其它锻炼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单一性锻炼。
(二)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是指应坚持长期的、不间断地、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宜贵有恒。人的有机体,只有在经常地体育锻炼中方能得到增强。根据"用进废退"的法则,如果长期停止锻炼,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就会慢慢减退,体质就会逐渐下降。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的要求、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都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由易到繁,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步提高。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各器官的机能,不是一下子可以提高的,它是一个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过程,即锻炼效果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积累的复杂过程。如果违反循序渐进的原则,急于求成,不但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而且还会损害健康。所以进行身体锻炼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注意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其原则是提高-适应-再提高-再适应。
(四)个别性原则
个别性原则是指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锻炼内容和方法,安排运动负荷。客观的讲,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情况都不尽相同,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锻炼基础、营养条件、生活及作息制度等。因此锻炼者应根据自身状况进行正确估计,从实际出发,使锻炼的负荷量适合自己的健康条件,以期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五)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指进行身体锻炼,出自锻炼者内在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锻炼在于自觉,锻炼者应把锻炼的目的与动机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形成或保持对身体锻炼的兴趣,调动和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育锻炼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以期更好的锻炼效果。
运动健身基本原则有哪些
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要确保体育锻炼者不出现或尽量避免运动伤害事故,这是运动健身的首要原则。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身体机能状况的人,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都应当遵循安全性原则。
二、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是指在运动锻炼中,要使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都得到提高。
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既体现在改善心肺功能和免疫能力,又表现在提高有氧运动能力、肌肉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要取得全面发展效果,就应当选择全身主要肌群参与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
三、超负荷原则
超负荷原则是指人体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要不断增加。超量恢复是超负荷原则的理论基础。当人体进行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后,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超过以前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运动中,只有不断地超过以前的运动负荷,才能使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不断提高。
四、循序渐进原则
如果将超负荷原则理解为不断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话,那么,循序渐进原则就是科学地、逐步地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循序渐进原则强调要根据自己对运动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以便使身体机能稳步提高。人体在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身体机能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因此,运动健身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逐步提高,要确保运动中身体消耗的能量得到恢复,身体疲劳得到消除,身体机能完全恢复并达到超量恢复水平。
五、专门性原则
专门性原则是指根据体育锻炼的目的,选择专门的练习内容,制定运动健身方案,安排体育活动。即想要提高什么,就专门练什么。如体育锻炼的目的是要提高力量,就选择力量练习,如果要提高有氧运动能力,就选择跑步、有氧运动。
六、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是指要根据每个人的遗传特征、机能特点和运动习惯等制定运动健身方案。在制定运动健身方案时,要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和运动能力测试,以便了解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使运动健身方案更具个性特征。
扩展资料:
健身后原则:
1、运动后补充流食
如果汁、粥、汤及水分较多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红柿葡萄、橙子、西瓜、生菜和黄瓜)。这些流食带有大量的水分和维生素,迅速帮助身体得到补充。
2、含钾的食物及维生素
土豆、香蕉、橘子、橙汁和葡萄干等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和维生素B和C有助于把人体内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故食用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能消除疲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运动少这些原则,反伤身